華納音樂驚傳退出台灣獨留天王蕭敬騰 台灣娛樂圈風光不再?

撰文:陳鄭為
出版:更新:

台灣娛樂圈近日再爆震撼彈。這回並非台獨藝人又惹事,而是昔日稱霸台灣音樂市場的華納唱片(Warner Music Taiwan)爆出人事大地震、有意退出台灣市場,台灣媒體盤點發現華納旗下天王級的大牌藝人僅剩歌手蕭敬騰,台灣輿論對此震驚不捨。

事實上,華納唱片早先即有傳聞指出公司數碼轉型未果,導致獲利嚴重虧損,甚至有意解散或被合併,在大中華區享有高知名度的歌手林俊傑約滿不續,昔日待滿歌壇天王天后的華納唱片,只會剩下蕭敬騰。同時,業界甚至傳言華納音樂有意退出台灣市場,目前分為Warner Music Taiwan跟Warner Chapel,為解決入不敷出的管理問題,決定解散前者,並歸納至直屬香港獨立管理的後者進行規劃。

面對傳聞滿城,華納唱片回應「董事總經理周純如任職到月底,已經安排好接任人選,華納音樂所有運作不受影響」,間接否認退出台灣市場一說。

《康熙來了》是華語電視綜藝界具有代表性的節目。作為一檔播出12年之久的長壽節目,它的停播除了觀眾不捨之外,更為深刻地揭示了「後娛樂時代」台灣電視節目存在的問題。(圖源:VCG)

對此,台灣網路一片唏噓,其關注的興趣已非華納唱片是否動真格的退出台灣,而是哀鴻娛樂產業在台灣已死,感嘆台灣眾多大牌藝人都到中國大陸賺飽人民幣、喊中國台灣,熟面孔的藝人都離開台灣了,華納如果跟進撤離也合情合理。

這樁單一唱片公司在台灣市場的進退,表面上在商言商,實際則公開台灣多年前早已在心中埋下的憂慮種子,又如今到了開花結果的階段。華納唱片傳言撤離台灣之所以引得台灣人心慮,在於直接敲響了台灣人對於兩岸關係緊張後果,以及兩岸流行娛樂、文化產業,乃至於大陸對台文化統戰的憂慮警鐘。此外,愛奇藝台灣代理商歐娣娣日前也宣布不再與愛奇藝續約,指出是「因台灣政府長期不友善的態度」「政治勢力凌駕一切的必然結果」,亦引發討論。

蔡英文政府2016年上任後,兩岸關係江河日下,過去合歡共好的景色不再。穿梭於兩岸商業活動的台灣唱片公司其實與一般台商沒有不同,近年的台獨藝人舉報問題早已不再是少有的娛樂新聞。對於鎖定大中華市場發展的唱片公司而言,兩岸政治不寧,公關挑戰遽增——旗下藝人到中國大陸工作,不論主觀意識形態與意願如何,做好表態工作是為標配,尤其在兩岸輿論環境日益尖鋭的當下,要想複製過去兩岸通吃的人設,益發困難。於焉,此次華納唱片的離台傳聞,終讓台灣口吐「合情合理」的愧嘆。

在華語影壇具有標誌性地位的金馬獎近年飽受統獨議題侵擾,各式政治語言環繞典禮,也讓大陸影人逐漸缺席,(資料圖片)

其次,兩岸娛樂產業的資本規模差距顯然台灣人這些年都看在眼裏,並未至若罔顧。儘管陸綜、陸劇的產出品質不一,也時而被詬病抄襲、太作,但在資本、製作、流量皆蒸蒸日上的中國娛樂發展大周期底下,哪怕「樹大有枯枝」,有龐大市場的中國娛樂產業進步依舊亮眼顯著。

結果是台灣過去引以為傲的軟實力被海放,終究不敵中國大陸雄厚資本挹注與市場流量的磁吸。台灣輿論過去幾年熱愛點名哪個大牌歌手藝人「棄台」、登陸表演跨年活動時即有熱烈討論,尤其在台灣長青綜藝節目「康熙來了」宣布停播的時候,許多台灣人對於兩岸市場的消長即有預期,只是過去的焦慮還只是停留在個別藝人的兩岸主場流動,而如今一間在台灣長年享有盛名,甚至曾被冠以「天后宮」美名的大型唱片公司的撤離傳聞,則無疑直接揭穿台灣娛樂的家道中落:台灣失去的不再只是還能流動於兩岸的個人,而是養成機構的連根拔起。

台北市政府前廣場每年定期舉辦跨年活動,伴隨台北101煙火與歌手歌唱,成為一大觀光賣點。惟近年台灣大牌歌手陸續選擇赴中國大陸跨年商演,「星光亮不亮」業成每年台灣娛樂新聞關注的焦點之一。(中央社)

最後,面對陸劇、陸綜興起大浪,台灣人底心最枕戈待旦的,莫過於富含滿滿「中國主旋律」影視作品的對台文化統戰。台灣影視產業整體弱化,導致時下台灣年輕人收看陸劇、陸綜的現象成為日常,這呈現出的不僅僅是兩岸影視產業此消彼長如此單純,更深重的意義在於,台灣年輕人將透過影視節目或甚至是近年流行的短視頻,「自己認識中國大陸」。

不同於出生1970年代到1980年代的台灣人,從小在相對富裕的環境長大,因此很大一部分對台灣有「濃厚認同感」,對中國大陸則有「很窮、很落後」的負面記憶,加上彼時台灣是流行文化輸出地,更有一種自豪感。

但這種負面記憶肯定不存在於現在的「九零後」,他們或許關注網路新聞上已經崛起的中國大陸對台灣國際空間的打壓,但當他們看的是陸綜的華麗舞台場景、從古裝到時裝的精緻大陸戲劇製作,以及帥氣時尚的「小鮮肉」時,比起硬梆梆的課本或前一代人給予的記憶,這些年輕人將會因陸綜、陸劇、陸星建構自己對中國大陸的新印象。

中國大陸自改革開放後,有兩代的大陸人算是被台灣「統一」。但今日當陸劇、陸綜,乃至於抖音開始風行台灣,台灣年輕一代的集體記憶或將隨着這股「陸影劇風」而充滿中國影視娛樂節目、明星於精神生活之中,如數家珍地一如曾被鄧麗君、五月天、台灣偶像劇「統一」大陸兩代人的心,這又豈是一句「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堪為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