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四項公投|記者手記:從台獨青年口中的「不得不」說起

撰文:伍逸豪
出版:更新:

台灣四項公投的效應,在低温與王力宏話題發威之下,完全被淡化過去。
不過,01記者也在台灣全程關注這場公投的過程中,見證了社會政策的討論如何一步一步被激化為「藍綠對決」與「親美拒統」。

民進黨最終「完封勝」,這既意外,也不意外。意外的是,連涉及人民食安問題的「反萊豬」,最終竟在懼怕「美國生氣」以及加入國際組織的誘因下被否決;而毫不意外的是,在民進黨傾全力把公投打成總統大選等級之後,台灣社會依舊逃不過民選結構的桎梏,回歸到了顏色先行的動員隊伍之中。

當蔡英文以總統兼民進黨主席身份,下達「台灣隊站出來」的指令後,不只是台灣眾多網紅、KOL傾巢而出,透過「四個不同意」宛如符令般的口號,與蔡英文等民進黨政治人物在網路上相互拉抬呼應;而社會里的台派鐵粉們,也挾着一股「台灣不能亡」、「民進黨不能輸」的孤憤之感,希冀以一己之力充作民進黨政權保衛戰的護衛隊成員。

公投前夕,民進黨黨政高層紛紛下鄉舉辦宣講,記者也注意到,南部地區有年輕的支持者自制「四個不同意」的手提袋在市集和網路上販售,希望藉此達到該訴求在大街小巷頻繁露出的宣傳效果。有些南部年長支持者,誤以為是民進黨在宣講現場發送的文宣品,為此扼腕沒有拿到;再到店家臉書(Facebook)觀察,不少熱情的粉絲留言有意購買,由於店家是靠着是手工染制,無法大量生產,還造成了「物以稀為貴」的小熱潮,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

▼民進黨公投大勝,牽動台中立委補選,何時開放日本核食備受矚目:

+3

有趣的是,在店家的一次網路直播中,網友留言稱「看到中國製就不想買了」,店家趕忙「澄清」,表示會使用「中國製」是「有原因的,不得不」,因為台灣沒有類似的材質,而且有的話價格也會非常高。言下之意,即就算與中國大陸勢不兩立,但考量實際利益和其他因素之後,有些原則就不一定要那麼堅持了。

在該位台派店家的簡短回覆中,「不得不」三個字可謂是大亮點,揭露了民進黨政府及其支持者們的深層且真實心理。

在此之前的12月15日,大陸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2022年關稅調整方案」,提及《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將會繼續實施,民進黨過去在野時期將ECFA視為糖衣毒藥、又宣稱日後要發起公投來廢止,但執政之後卻張開雙臂熱烈擁抱:「實施以來對雙方有利」。民進黨對於ECFA的轉軚,無疑就是「不得不」心態的真實寫照,嘴照罵、錢照賺。

「不得不」心態進一步觀之,有點類似1949年內戰末期的國民黨政府,只要還有一絲退路,便會負隅頑抗到最後一刻。當時的國民黨政府有美國人支持,如今的民進黨政府還是有美國人支持。為了得到美國的經濟與安全承諾,即使要用影響人民健康的萊豬進口作為交換,亦在所不惜。如今「反萊豬」公投遭到封殺,台灣一般預料,民進黨政府為了換取《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的入場券,開放日本核食進口恐怕「指日可待」。

12月20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北京出席2021年國際形勢與中國外交研討會的開幕式並發表演講。他表示,「台灣是終將回家的遊子,而不應是被人利用的棋子,中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新華社)

在此次公投正反雙方的攻防中,有人提出「科學戰勝一切」,但在地緣政治和民粹操作的雙重催化之下,任何的科學、理性、思辯等等,都「不得不」被迫讓位給了「不得不」。

在中美博弈的大局下,台灣把幾乎所有的籌碼都"all in"給了美國,從而「不得不」吃萊豬,未來很有可能「不得不」吃核食,等於是底牌盡現。大陸當然看在眼裏,中美政治、經濟、科技與軍事等各方面的角力此消彼長,北京只要有足夠的戰略定力,加上兩岸極其緊密的產業鏈結構和地理距離,難保哪一天不會翻轉為對大陸的「不得不」。就像那個「四個不同意」的"Made in China"手提袋背後所體現的「奧義」,這也是北京不會輕言斷棄ECFA的原因。

美國官方近來表態不願台海發生戰爭,日本與歐洲也緊盯台海動態,民進黨政府自然產生了一種台灣在國際上風生水起、仍有退路的心理倚仗,致使社會上也瀰漫着「一切安好」的錯覺,「抗中保台」的「台灣隊」越來越兵強馬壯。然而,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12月20日對台灣有新的表述:「台灣是終將回家的遊子,而不應是被人利用的棋子」,展現出北京統一兩岸的決心與意志。台灣最後「不得不」路向何方,這一道題或許還未到驟下定論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