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公開遭遇網絡安全:中國最高法為什麼被警告

撰文:范曉鵬
出版:更新:

近日,中國大陸律師圈熱議一則消息,稱遼寧地方網信辦2021年12月份曾在整頓網絡整頓中不僅「大義滅親」,約談了本溪公安局運營的官方賬號「平安本溪」,甚至還對中國最高法下屬的司法公開平台「中國裁判文書網」進行過警告,令人大感意外。

這則消息據稱最初發布於2022年1月21日中央網信辦官網上。

消息稱,2021年12月,遼寧網信部門認真履行監管責任,嚴厲打擊網上各類違法違規行為,依法關停「鳳城市大梨樹酒業有限責任公司」「小柯資料網」等16家涉黃賭毒、非法經營網站,註銷「雨田程序」「撫順小滿商砼有限公司」等5家涉黃賭毒網站備案,約談「高賢網」「平安本溪」等違規發布不良訊息網站及賬號運營者102人次,警告「中國裁判文書網」「盤錦水務集團」等網站(賬號)16次,向有關主管部門移送違法違規線索67條。

這一消息近期被人注意,並受到熱議,目前包括中央網信辦官方網站等網站均已刪除相關報道。

這一報道之所以引起關注,自然與被罰的涉事運營主體有關。人們不僅好奇堂堂官方運營者會因為何種違規違法行為被處理,更因為網信主管部門權力之大,竟然與最高法「打架」。

該消息並未公布兩個運營者之所以被處分的原因究竟是什麼,不過從行文看應該與違法違規發布訊息有關,具體違法違規內容外界不得而知。

公開消息顯示,中國裁判文書網始創於2013年,是中國最高人民法院建立的全國法院統一的裁判文書公開平台,也是司法公開三大平台(包括審判流程公開、裁判文書公開和執行訊息公開)之一。

該網之創立目的在於監督司法,防止司法濫用,是中國推行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具體動作之一。自上線後,發展迅速,截至2022年2月份各類上傳文書將近1.3億份,累積訪問量突破800億次,成為包括律師界等在內許多人士的重要法律工具。

但是,因為種種原因,該網在運營數年後更新頻率出現下滑,未知是否與其目前涉及網絡安全爭議有關。

1、2021年全國法院公布行政裁判文書量103,177篇,較2020年504,923篇下降79.6%,比最高年份2019年的563,668篇減少81.7%;

2、刑事裁判文書2021年525,469篇,較2020年1,273,417篇下降58.7%,比最高年份2019年的1,500,106篇減少65%;

3、民事裁判文書2021年的7,377,231篇,較2020年13,945,922篇下降47.1%,比最高年份2019年的14,442,354篇減少49%。

有觀點認為,這明顯與中國當下社會發展、法院受理案件逐年遞增的趨勢完全不符合,背後原因值得追問。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裁判文書上網公布暫行辦法》,除法律規定的特殊情形外,最高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書、裁定書、決定書一般均應在網路公布。但是,這其中的爭議焦點在於涉案當事人的個人訊息是否需要公開,如一般民事案件不涉及公共利益的訴訟是否需要公開,以及「特殊情形」的邊界是什麼……

正如上文所言,作為國家行政部門,網絡訊息安全部門正當履職無可厚非,但是當它以地方利益的化身出現的時候,是否有權挑戰最高法的司法公開權力,這的確是一個問題。

因應網路時代的膨脹,網信機關的存在感和權力大幅提升,尤其是在2014年經過機構重整獲得了監督管理執法權力後,幾乎年年都會發起淨網行動,聯合其他部門對網路傳播技術、傳播內容、網絡經營性活動採取強監管。這是一個十分值得注意和斟酌的新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