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問上海防疫:必須守住法治底線

撰文:泉野
出版:更新:

雖然從數據上看,上海疫情已經出現明顯變化,5月6日、7日、8日的新增確診者絕大多數為既往無症狀感染者轉歸,或是在隔離管控中發現,連續三日的無症狀感染者人數亦均維持在4,000例以下,但與數據變化同步發生的,卻是越來越引發民怨、民憤的防疫手段,有些防疫手段甚至突破了法治和常識的底線。

比如目前引發上海民眾普遍憤怒的一項政策是「一人陽性、全樓隔離」,這一加強版政策有一個大的背景。5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召開會議,分析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其中特別提到「一定能夠打贏大上海保衛戰」。緊隨其後,上海市委、市政府召開動員大會,市委書記李強立下軍令狀,表示要「排除萬難、衝鋒攻堅,奮力奪取大上海保衛戰的勝利。」

以此為背景,上海防疫管控再度收緊。浦西多個防範區宣佈「提級管理」,浦東則有小區採取「一人陽性、全樓隔離」措施,以儘快實現社會面清零。位於浦西的徐匯、青浦、寶山等區多個街道和小區都下發通知,宣佈即日起進入「靜默期」,要求全體居民足不出户、暫停快遞、外賣和團購,靜默期從三天至九天不等。率先實現「社會面基本清零」的金山區和奉賢區,同一天則先後通知,8日、9日連續兩天在全區範圍內開展兩次全員核酸篩查,期間全區實行「全域靜態管理」。虹口區8日則宣佈對風險最低的防範區提級管理,居民不得出小區活動。

「一人陽性、全樓隔離」,姑且不說這樣的防疫舉措將耗費多大的公共資源和經濟成本,單就從目前操作層面來看,亦存在很大的問題。社交媒體傳播的視頻顯示,上海發現陽性病例的樓宇不僅被全員拉走,而且防疫工作人員直接進入居民家中進行病毒消殺。在一篇流傳頗廣的網文中,被拉走隔離的作者詳細講述了自己所經歷的魔幻隔離過程,並無奈表示「沒有人在乎最基本的邏輯,沒有制度,沒有統一的標準,沒有抗議的出口,只有一個擺爛的12345(市民熱線)。12345在今時今日就代表了混亂的上海。」

與網絡上的民怨、民怒形成呼應的,則是來自華東政法大學憲法學教授童之偉的一篇文章《對上海新冠防疫兩措施的法律意見》。該文開宗明義表示,「已披露的上海官方人員與相關居民的對話視頻、音頻顯示,上海新冠病毒防疫採取的兩項措施引起的事態非常嚴重,在市民中反應也很強烈,很可能造成某種法治災難」。基於此,童之偉從現有法律條文出發,做出明確呼籲:對居民使用強制手段強制送方艙隔離的任何做法都是非法的,應立即停止;上海市任何機構無權強行要求市民交出住宅鑰匙井進入市民住宅「消殺」;上海市委市府若認為出現了緊急狀態,可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或國務院根據憲法採取相應措施。

2022年4月17日,上海黃浦,來自蘭州的山河救援志願服務隊工作人員對人民坊小區涉陽樓棟和公共區域進行消殺。(視覺中國)

奮筆呼籲之後,童之偉亦在結尾表示,「新冠防疫要與保障市民權利、自由兼顧;各級國家機關和官員應嚴格依憲法法律辦事,不可為辦事方便違反法治原則、破壞法制。新中國以來,上海從來就是以開明、法治、繁榮著稱於全國乃至世界,倡導多年的上海『十六字精神』即『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已經成為廣大市民的驕傲。當前,我國防疫形勢依然嚴峻,上海的情況不容樂觀,在這種情況下,上海如何在科學防疫、民主防疫方面向全國做出表率,是上海各級領導和市民的責任和使命。」

童之偉該文發出不久後,即被全網刪除,童之偉本人也被微博禁言。8日晚間,童之偉在個人社交媒體發聲,稱「我寫《對上海新冠防疫兩措施的法律意見》,本意是要整個東西向領導層反映一下情況和想法。為準確慎重其間(起見),拿到幾個群徵求意見,但不想有朋友弄到微信公眾號去了,後來我也只好跛子拜年,以歪就歪。現在想來還是要更慎重點為妙,我準備再研究研究,寫個更完整準確的東西。《對上海新冠防疫兩措施的法律意見》一文就請大家不要再轉發了。」

事實上,早在2020年武漢爆發疫情之際,童之偉在接受中國內地媒體《財經》採訪時即已發出擔憂和警示,並強調「應對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必須堅持法治」、「必須在法治的軌道上化解公共衛生危機」,童之偉亦建議所有參與抗疫的公職人員學習《突發事件應對法》的相關規定,避免「搞出些過頭乃至極端的做法」,妨害抗疫效果,浪費抗疫資源。「這次公共衛生事件既是對中國法治的一次考驗,也是中國法治成長的一次契機」,童之偉說,「如果政府和學界能夠認真審視和省思,在立法、執法等各方面加強建設制度建設,完全有可能在推進法治中國、完善現代國家治理體系方面前進一大步。」

值得一提的是,同樣是在武漢疫情爆發之際,上海市於2020年2月7日召開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會議審議並通過了《上海市人大常委會關於全力做好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決定》,該決定授權政府採取臨時應急管理措施外,以要求政府的措施不能「任性」——《決定》提出,市政府可在醫療衛生、防疫管理、隔離觀察、道口管理、社區管理、生產經營等方面採取臨時性應急管理措施,制定政府規章或發布決定、命令、通告等,但應不與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牴觸,不與本市地方性法規基本原則相違背,且要報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備案。「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任何單位和個人,違反有關法律法規和本決定,由公安機關等有關部門依法給予處罰;給他人人身、財產造成損害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隨着上海疫情持續延燒,市委書記李強的仕途亦引發關注。(VCG)

守住法治的底線,保障民眾基本權利,是上海防疫過程中必須堅守的,這是最低要求。上海民眾乃至全中國民眾,都希望上海能儘快打贏這場「保衛戰」,都希望能儘早回歸正常生活,但這一目標的達成,不能以突破法治的底線為前提,更不能以挫傷民眾對政府的信任和信心為前提。過去幾天,上海各級領導都在立軍令狀,都在慷慨陳詞,比如浦東新區區委書記朱芝松表示「即使粉身碎骨,也一定要完成任務」,但「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上海,想要的「完成任務」,想要的「成功」,絕不該是以目前這樣的方式進行。

中國作為疫情最早大規模爆發的國家,在武漢早期能很快穩控疫情,並在過去兩年多時間維持着低死亡率,的確是不容抹殺的防疫成績,在病毒不斷變異的過程中,尤其是面對奧密克戎的襲擾,中國鞏固這一防疫成果遭遇了越來越大的考驗和挑戰。從官方層面來看,確實有很充足的理據維持目前的防疫政策,畢竟中國人口基數大、老年人口眾多,城鄉醫療衛生條件嚴重不平衡不充分,再加上病毒本身亦在不斷變異中,但在堅持「動態清零」防疫政策的過程中,不能只講政治,不講法治、不講科學、不講常識。要知道,法治是現代國家的基石,也是中國過去十年戰略佈局的重中之重。如果防疫最終的成功需要以突破法治底線作為代價,那從長遠來看,我們最終還是失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