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何突然從清零轉向開放?覆盤過去一個多月的變化

撰文:應濯
出版:更新:

過去一個多月,中國內地防疫政策的轉變,超出許多人的想象。從最初嚴格堅持「動態清零」,各地競相採取嚴防死守的防疫策略,到突然放開,各地競相放鬆管控,感染人數急劇增加,有可能在一個月內達到第一波峰值,變化之快,讓人感嘆。

為什麼會這樣?是什麼因素造成中國內地防疫政策的突然轉變?

在11月初,那會中國共產黨的二十大剛結束沒多久,整個內地社會的防疫政策還十分嚴格,具有官方背景的媒體和專家還反覆重申堅持「動態清零」。但縱使如此,早在二十大召開前,包括筆者在內的許多人都曾預測過二十大結束後中國會迎來調整防疫政策的關鍵節點和契機。

2022年4月25日,北京市朝陽區的一處核酸檢測點,工作人員在進行核酸檢測的相關準備。(視覺中國)

比如,9月初筆者在《從成都靜默說起:二十大會是優化防疫政策的時間窗口嗎》一文中寫過,「新的情勢下,中國內地已經到了防疫政策需要進行更大力度優化和調整的時候,相應準備工作,尤其是疫苗普及(重點是老年人疫苗接種)、藥物研發和儲備、分級診療、病牀數量、居家隔離流程等,需要珍惜目前的寶貴時間窗口,加速準備」,「從時間窗口來說,希望早則中共二十大結束,遲則明年『兩會』前後,內地能及時優化防疫政策」。

9月下旬,筆者又在《春江水暖鴨先知 香港澳門最新防疫變化預示什麼?》一文中認為,「中國內地經過三年的嚴格防疫在保護絕大多數國民生命健康的同時將病毒熬到毒性明顯減弱、疫苗逐漸普及的當下,具備條件適時調整防疫政策」,「春江水暖鴨先知,香港和澳門的最新變化或許說明北京對於疫情形勢的研判出現變化」,「這可能意味着在適當時候,比如二十大結束後,北京將調整防疫政策」。

2022年4月24日,上海市浦東新區北蔡鎮聯勤村村民陸續從隔離點回家。在村口,工作人員逐一為返回的村民登記併發放居家監測須知。(新華社)

在二十大召開前後,許多人都有與筆者類似的觀點,哪怕當時內地不少地方都盛行過度防疫。究其根源,是因為任何政策的制定和實施都必須權衡利弊得失,而非陷入某種執念或者意識形態。

三年前中國內地之所以作出武漢封城的決定,採取清零政策,是因為那時候病毒毒性較重但傳播力相對不強,故可以通過長痛不如短痛的方式來清零,繼而恢復經濟發展。但隨着三年後病毒毒性明顯減弱但傳播力比較強,疫苗已經普及,清零政策的成本越來越大(妨礙非新冠病人及時就醫、影響民眾正常生活、嚴重衝擊經濟發展)時,防疫政策便到了必須調整的時候。

研究顯示,武漢封城減少了80%的國際傳播。(AP)

果不其然,11月11日,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研究部署後,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發布二十條防疫措施,大幅強化科學精準防疫,減少隔離時間和封控人員,促進人員往來和國際交流。二十條防疫措施可以說是過去三年中國內地防疫的一次重要調整和轉折點,為人們帶來走出疫情的希望。

二十條防疫措施公布後,起初包括石家莊在內的多個城市表態會落實下去。當時據《中國新聞周刊》在《優化防控二十條發布,專家預測管控的人員「至少會減少一半」》一文中的報道,「受訪的數據專家大概做了個估算,這次調整之後,總體而言,疫情管控的人員規模『至少會減少一半』」。但讓許多人未想到的是,僅僅幾天時間,本被不少人認為打響第一槍的石家莊又轉而大幅收緊防控措施,許多地方都出現公然違反二十條防疫措施和早前國務院衛健委「九不準」的一刀切、層層加碼現象,防疫風向突然急轉直下,一時之間,讓相當數量的民眾感到困惑。

2021年6月3日,廣州,越秀區青年志願者隊伍支援荔灣區廣船鶴園小區防疫和物質派送工作。(人民視覺)

在此形勢下,11月24日,烏魯木齊一住宅樓火災事故,更是點燃了許多民眾積壓許久的對防疫層層加碼、一刀切的不滿情緒。儘管烏魯木齊當地官方否認火災事故與過度防疫有關,但當時包括烏魯木齊在內不少地方政府已經陷入塔西佗陷阱。

緊接着,從11月26日有地方開始悼念烏魯木齊火災遇難者開始,全國許多地方都出現反對層層加碼、一刀切的示威和抗議,不少小區居民都通過引用國務院的二十條防疫措施和「九不準」成功解封小區。這場示威和抗議說明相當比例的民眾對於過度防疫的忍耐已經接近臨界點,轉變防疫策略已經迫在眉睫。同樣是在那幾天,除了有許多公開的自媒體呼籲調整防疫政策之外,依據中國政治社會的既有經驗,應該有不少專家、學者、智庫、內參通過非公開方式向決策層建言。

關於這件事,最近中國駐法大使盧沙野與法國外交記者協會交流實錄可以提供一種註解。12月7日,盧沙野大使回答關於11月下旬那場示威的問題時表示:「中國政府於11月11日出台了進一步優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條措施,來放寬『動態清零』政策。遺憾的是,中國地方政府並未完全理解中央政府的意圖,地方政府在看到新冠感染數字迅速攀升後感到手足無措,又回到依靠老辦法來控制疫情的老路上來,這就讓老百姓感到不滿。各地的老百姓質問,中央政府是要放鬆疫情管控,為什麼你們還要加碼?這是導致街頭遊行的真正原因。」外界對於這個回答有不同解讀,但從後來的發展來看,那場遊行示威可能是促使中國加速放開的導火索。

11月27日,北京,一名示威者舉起標語,悼念烏魯木齊火災的遇難者。(美聯社)

11月30日,在本輪疫情中感染者數量較多的廣州市率先根據國務院的二十條防疫措施,宣佈解除疫情防控臨時管控區,圍擋陸續被拆除,符合居家隔離條件的密切接觸者實施居家隔離。與此同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分別在不同場合提及奧密克戎變異株致命性減弱。進入12月後,北京、廣州、深圳、重慶、成都、上海、武漢等大城市陸續放鬆管控措施,比如不再「一人陽性,全樓封控」,進入部分公共場所或乘坐公共交通不再查驗核酸陰性證明。12月7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發布新十條防疫措施,進一步大幅放開。自此之後,陽性人員可以居家,不再開展落地檢,除特殊場所外不再查驗核酸陰性證明。

覆盤過去一個多月中國內地防疫政策的變化,可以發現病毒毒性明顯減弱但傳播力太強、疫苗普及和經濟民生面臨的巨大壓力是促使中國內地放開的根本原因。這也是為何那麼多人會在二十大之前預測二十大後中國防疫會放開。但之所以過去兩周中國放開的速度突然加快,超出許多人的想象,或許與那場示威有直接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