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2023 有困難也有希望

撰文:杭子牙
出版:更新:

首先必須實事求是地說,2023年中國經濟可能不會太好,因為困擾經濟發展的根本性、結構性因素還在繼續加強,疫情可能不斷反覆,大病初癒後的中國經濟需要時間慢慢調理,逐步恢復,社會信心的恢復也需要一個過程。

我們不能無視現實,迴避客觀存在的困難與問題,歷史經驗和社會心理學常識告訴我們,在重大歷史轉變時期,看到困難與問題,承認它們的存在,實事求是地分析困難產生的原因,展現出一種實事求是的坦蕩態度,比絕口不提困難和問題更能展現自信,更能鼓舞社會信心。

但是2023年即便再不好,也會比2022年強。這是因為阻礙經濟發展的最直接因素在放開後不存在了。過去三年,特別在2022年,為阻止奧密克戎傳播,給二十大等國家重大政治活動創造一個安全有序的環境,中國實行了空前嚴厲的大規模封控措施,人員和生產要素流動、經濟活動等受到了抑制。2023年,隨着封控解除,人員和要素流動恢復,經濟活動將逐漸回覆常態。

事實上放開管控至今,人們已經能感受到經濟活動的恢復速度與韌性。這二十多天來,奧密克戎大殺四方,席捲整個中國,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混亂和恐慌,很多家庭、個人和企業實體都受到了衝擊,不少人現在還在遭受病毒的折磨,有些家庭更是經歷了痛苦的生離死別。但另一方面,城市氣息也回來了,社會煙火氣在回歸,經濟活動在逐漸恢復,中國經濟在承壓中展現出了極為強勁的韌性與頑強的自我修復能力。

嚴厲的封控曾阻礙了社會生產要素流動,成為中國經濟在2022年遇到的主要問題,如今隨着放開管制,這種情況正在改變。(視覺中國)

更重要的是,針對過去幾年社會與經濟治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如激進的社會經濟治理和其它某些做法造成的社會活力受挫以及市場信心與民營企業家信心受挫等問題,政策也開始進行某些方向性調整。

如2021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提出中國經濟面臨「需求不足,預期轉弱,供給衝擊」等三重壓力,重提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再次表示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而且對2021年的激進市場整治行為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總結思考。

2022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承認「三重壓力」仍然存在的前提下,繼續圍繞重振市場信心、恢復經濟活力發力,特別是對這些年嚴重受挫的民營經濟明顯轉變了態度,開始從原來強調嚴厲監管重拳出擊,向鼓勵、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維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方向轉變。

儘管從方針精神到政策落地需要時間,有時甚至還會出現反覆,出現執行中的某些瑕疵,社會信心與經濟活力也不是說恢復馬上就能恢復。但是隻要方向沒有問題,這些執行中出現的問題都是可以克服的問題。

英國金融時報發表題為《馬雲vs習近平 中國民營經濟未來》的報道。(英國《金融時報》網站截圖)

中國民營經濟就像野草,它們非常脆弱,缺乏市場與政治風險抵抗能力,一點星星之火就可能把他們的信心燒得精光;但另一方面,他們也像野草一樣具有頑強的生命力,一旦有合適的土壤與空氣環境,嗅到一點春天的氣息,就會重新紮根發芽萌發勃勃生機。讓人悲嘆又令人欽佩。市場活力與社會信心差不多也是這樣。

所以,只要中國能堅持實事求是,把這兩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思考與精神落到實處,一切從實際出發,不迴避困難與問題,把精力往市場、往經濟、往發展聚焦,中國社會信心與市場活力恢復都會逐漸恢復,2023年的中國經濟一定會比2022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