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急欲剝奪中國「發展中國家」地位 既是「捧殺」也是警醒

撰文:鄧峰
出版:更新:

當2018年清華大學教授胡鞍鋼拋出「中國全面超過美國」論,當近年來一些人頻頻炮製「跪求體」「哭暈體」「嚇尿體」等浮誇自大文風時,不知他們是否會料想到今日美國急欲剝奪中國「發展中國家」地位,以取消中國目前所享有的一系列特殊待遇和貿易優惠。這其實說明,在中美博弈態勢日益凸顯且已呈現長期化特徵的背景下,中國國內的民粹民族主義會與美國對華「遏制」戰略互相提供養分。

最近,美國眾議院以415票支持、0票反對的結果通過了一項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的立法草案,要求美國國務卿致力於在國際組織中剝奪中國「發展中國家」地位。目前該法案尚需通過美國參議院的表決並得到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的簽字,才能正式生效。

其實,早在特朗普(Donald Trump)時期,美國政府便曾提出「終止中國的發展中國家地位」,但並未採取實質性動作。結果最近美國眾議院竟然全票通過剝奪中國「發展中國家」地位的立法草案,這再次說明對華「遏制」戰略已經成為美國兩黨的共同策略,中國理當防患於未然。

對於美國那些嘗試「遏制」中國崛起的人來說,剝奪中國「發展中國家」地位,宣稱中國已是「發達國家」,既可推動國際組織取消發展中國家才享有的特殊待遇或優惠,又能施壓中國承擔超出能力範圍的國際義務、責任,還可為渲染「中國威脅論」鋪路。這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捧殺」,嚴重背離中國目前的現實國情。

不可否認,經過改革開放以來的長時間高速發展,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一大工業國。但這只是總量,一旦除以14億,人均水平將非常有限。目前中國人均GDP大約世界排名60位左右,2022年大約1.27萬美元。這雖然相比於改革開放之前有巨大進步,而且不斷臨近高收入國家行列,但與全球公認的30多個發達國家的人均GDP相比依然有較大差距。

以2021年新晉發達國家韓國為例,2021年韓國人均GDP高達3.5萬美元,遠遠高於中國。在全球發達國家中排名幾乎處於墊底位置的葡萄牙,2021年人均GDP為2.4萬美元,同樣遠高於中國。以目前中國經濟增速,估計十年之內,人均GDP都難以達到葡萄牙的水平。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雖有巨大進步和發展,但依舊是個發展中國家。圖為河南省一處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新華社)

中國只有上海等少數核心大城市的人均GDP達到發達經濟體水平,但包括中小城市和廣袤鄉村在內的多數地區人均GDP還只是發展中國家水平。永遠不要忘記,中國還有老少邊窮地區,還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人民幣」。除此之外,不論關鍵核心技術,還是人類發展指數排名,中國都與發達國家存在明顯差距。從國家發展目標來看,中國若持續保持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態勢,要到2035年才能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大約是中等發達經濟體的經濟發展水平。

所以說,美國眾議院所通過的剝奪中國「發展中國家」地位的立法草案,與中國現實國情相差甚遠,並不公平。中國社會應該保持清醒和理性,警惕來自於美國的「捧殺」。不論對外交往還是輿論宣傳,中國都應該實事求是,量力而行,不可超出能力範圍,不可「戰略透支」。當下中國最需要的是時間,是持續發展經濟、提升科技水平、改善民生的時間,是推動社會公平正義、健全民主和法治的時間。

2017年9月,定製款「厲害了我的國」共享單車現身上海街頭。(VCG)

在此過程中,警惕民粹民族主義,防止浮誇自大的社會風氣,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2018年人民網曾針對「跪求體」「哭暈體」「嚇尿體」等浮誇自大文風刊出系列評論,批評浮誇自大文風「污染輿論生態,扭曲國民心態」,「藉助新媒體傳播讓億萬用戶接收不實訊息、虛假事實,這種浮誇自大很容易讓一些人產生誤解乃至形成誤判」,「理性認知一旦讓位於感性盲從,或者片面地出現『天下第一』的錯覺,或者無形地助長了民粹主義情緒,都是百害而無一利」。

「滿招損,謙受益」,吹牛是有後果的,盲目自大的膨脹心理只會對國家健康發展造成負面干擾。尤其是在中美博弈長期化的態勢下,民粹民族主義或浮誇自大風氣,會與美國對華「遏制」戰略、美國國內的民粹主義和極端主義,互相刺激和提供養料。美國眾議院全票通過剝奪中國「發展中國家」地位的立法草案,便是一次警醒。中國社會要對現實國情有清醒認識,不可讓民粹民族主義拖累國家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