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光Micron被中國審查 中國存儲市場要變天了?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既然敢動他,那證明是有底氣的。」在美光公司被中方進行網路安全審查後,一家機構在研報中寫道。

本文獲《觀察者網》授權。

4月3日下午,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回應美光被審查一事時表示,中國有關部門依法依規對影響或者可能影響國家安全的網路產品進行網路安全審查,是一種正常的監管措施。

「對於所有的企業來說,不管是中國企業還是美國企業,還是其他國家的企業,在中國經營首先要做到的是遵守中國的法律法規,只要能夠守法合法經營,就沒有什麼可擔心的。」毛寧說道。

中國對美光展開網絡安全審查。(資料圖片)

受相關消息影響,美光股價連續兩個交易日收跌,累計跌幅近6%,市值跌至652億美元。

《觀察者網》報道,中方此次對美光採取的措施,是對其在華銷售產品啟動網路安全審查,依據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但未披露具體的審查措施。

美光是全球排名前五的存儲巨頭,對市場供應有著一定影響,中方此時採取措施會不會干擾供應鏈?

實際上自去年以來,消費電子市場持續疲軟,存儲晶片市場正處於供應過剩、價格持續下跌的狀態。

此時中方對美光啟動審查,即便會涉及相關產品下架、暫停銷售等,也不會引發存儲晶片的供應鏈混亂,反而可能有助於存儲晶片市場的觸底反彈,也會有利於國產品牌及在中國大陸設廠的存儲晶片製造商。

值得關注的是,在這輪下行週期中,採用國產NAND快閃記憶體顆粒的固態硬碟(SSD)在市場上「殺瘋了」,部分2T國產SSD甚至比三星1T的還便宜,這對前些年飽受高價SSD困擾的消費者來說無疑是一個福音。

採用長江存儲快閃記憶體顆粒的2T固態硬碟和三星1T固態硬碟的價格對比。(觀察者網)

打壓中國存儲產業的「幕後推手」

作為一家被拜登公開表揚的美國公司,美光要給中國市場一個說法的,其實遠不止產品安全問題。

自去(2022)年下半年以來,已不止一家媒體曝出,美光一直在充當打壓中國存儲晶片產業的「幕後推手」。

有行業媒體統計,2018年至2022年,美光逐年加大向美國政府遊說的力度,5年支出954萬美元用於遊說政府官員,其核心目的正是為了打擊中國的存儲製造產業。

5年來,這家美國存儲晶片巨頭總共暗中推動打壓了四家與存儲相關的中國大陸和台灣半導體企業:福建晉華、台灣聯電、長江存儲、合肥長鑫,企圖將中國存儲自主技術的「火種」熄滅。

圖為長江存儲(YMTC)晶片宣傳照。(YMTC)

頗有諷刺意味的是,美光5年前在中國大陸的營收占比一度高達60%。

這或許也可以解釋,為什麼美光會如此害怕中國擁有自己的DRAM和NAND快閃記憶體技術與產能,一旦中國擁有自給自足存儲晶片的能力,高度依賴中國市場的美光將會遭受重大打擊。

到2022財年,美光來自中國客戶的銷售收入占比降至11%。相關機構分析認為,雖然占比大幅降低,但是美光有較大一部分並非為中國實體所購買的產品,最終也進入到中國,被用於相關產品的製造。

2022年10月,美國政府出台了針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出口管制新規,其中明確限制向中國銷售可以被用於128層及以上3D NAND、18nm及以下DRAM製造的相關設備。此舉不僅限制了長江存儲、

等中國廠商的技術升級和產能擴張,同時也影響到了三星、SK海力士在中國大陸的技術升級和產能擴張。

這背後的推動者被市場視為正是美光,最大受益者無疑也是美光。

梳理公開資料可發現,韓國兩大存儲巨頭三星、SK海力士很早就開始佈局中國市場。從2012年起,三星就開始大舉投資西安的NAND快閃記憶體晶圓廠,至今累積投資超過250億美元;SK海力士也從2006年就與意法半導體在無錫設立晶圓廠,無錫廠占SK海力士DRAM總產能的將近一半。

反觀美光,在中國大陸既沒有研發中心(去年年初已解散了其位於上海的近150人左右的研發中心),也沒有存儲晶圓製造工廠,僅在西安擁有一座封測廠,投資金額和規模遠不如三星和SK海力士。

在美國對華半導體出口管制新規下,三星、SK海力士在中國大陸開設的製造工廠,後續進行技術升級和產能擴張,必然將會受到阻礙,而這兩家廠商也是美光在存儲晶片市場的最大競爭對手。

圖為SK海力士在韓國的工廠,SK海力士也早早布局中國市場。(Getty)

美光西安封測廠的規模雖然也不算小,2022年產值為196.5億美元,但是這並不是一座晶圓製造廠,這也意味著美光的西安封測工廠並不會受到美國新規太大的影響。

回溯歷史可發現,美光在打壓同行方面早就有不光彩的歷史。

在2002年的美國司法部啟動的DRAM反壟斷調查案件中,美光率先「反水」充當污點證人,承認聯合三星、海力士、英飛淩於1998-2002年間操控DRAM市場價格。美光因此免於處罰,但三星、海力士、英飛淩總計被處罰6.45億美元。

國產「血洗」市場,中國存儲市場要變天了?

此次被依法審查前一天,美光剛公佈一份史上最差業績,單季淨虧損23.1億美元創紀錄。

這家老牌美國存儲晶片製造巨頭,已有長達45年的歷史。和大多數同行一樣,目前美光主要產品有兩種,一種是製造記憶體條的DRAM晶片,另一種是製造硬碟的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

根據CFM快閃記憶體市場資料,2022年四季度,美光在全球DRAM市場的份額為23.3%,排名第三;在全球NAND Flash市場的份額為10.5%,排名第五,該公司也是美國少有的存儲製造商。

自2022年下半年以來,隨著手機等消費電子出貨低迷,存儲晶片市場出現供需失衡,進入下行週期。

CFM快閃記憶體市場資料顯示,2022年8月中旬至今,NAND價格指數從786暴跌至498,跌幅達37%;DRAM價格指數從883跌至588,跌幅達33%。

市場雪崩之下,不止美光這種美國巨頭,韓國存儲雙雄也紛紛遭到重挫。

2022年四季度,三星NAND業務營收同比下滑18.2%,DRAM業務營收同比下滑23.6%。同期,SK海力士的NAND業務營收同比下滑30.8%,DRAM業務營收同比下滑35.3%。

半導體市場的持續低迷,甚至拖累韓國出口額出現連續6個月下滑。

三星是韓國存儲雙雄之一。 (Getty)

以往當市場下行到這個階段,國外存儲大廠一般都會離奇發生火災、洪水、跳電乃至地震,進而導致非正常減產現象,提振市場價格,但近兩年這些現象越來越罕見了,電閘似乎被徹底「修好了」。

甚至國外存儲巨頭主動釋放大規模減產的消息,例如日本存儲晶片大廠鎧俠從去年10月開始啟動10年來的大規模減產,也未能阻止市場價格的頹勢。

在外界看來,中國本土存儲廠商長江存儲和長鑫存儲在其中扮演著關鍵變數。

尤其是主攻3D NAND快閃記憶體的長江存儲,這家成立於2016年的廠商,在技術上可能已逐步趕上甚至領先國外巨頭。就在去年底,有國外機構拆解發現,國產固態硬碟(SSD)用上了長江存儲200層以上的快閃記憶體顆粒,並稱這是全球市場中第一個做到的。

伴隨著長江存儲的成長,一批國產SSD封裝廠商和新品牌也開始崛起,例如長江存儲自有品牌致太、金百達、金邦、移速、梵想等一批國產品牌。在這輪市場下行週期中,他們不斷下探價格底線,為了讓中國SSD市場重新洗牌,甚至不惜開啟「價格戰」。

早在去年10月,就有國外科技分析師表示,到2023年中,SSD的市場價格會下降一半。

但降價的速度和幅度遠比預期來的更快。到了今年初,國內電商平台上就出現了1T容量、採用長江存儲快閃記憶體顆粒的SSD產品,價格被打到200元出頭,以至於當時很多人認為這只是部分廠家的促銷行為。

隨著市場持續低迷、庫存高企,三星把2T SSD價格降到1000元以下,但並沒有得到消費者認可。

今年3月,使用長江存儲顆粒、PCle3.0的1T SSD產品價格進一步下探到200元-300元區間。目前在某電商平台上,部分採用長江存儲顆粒的2T SSD產品已降價至600元以下,甚至比三星的1T SSD還便宜。

這種「清洗市場」的力度,很可能出乎三星等國外廠家的意料。

長江存儲固態硬碟和三星固態硬碟的價格對比。(觀察者網)

就像曾經的液晶面板(LCD)產業一樣,國產固態硬碟的低價策略也收到了明顯的效果。從京東平台的銷量來看,長江存儲顆粒的SSD已在部分單品銷量上領先于三星等品牌的銷量;同時長江存儲旗下的致態品牌高端產品的銷量,也在一定程度上領先于三星等廠家的同類產品。

京東固態硬碟榜截圖。

市場有分析指出,從目前消費級零售市場的形勢來判斷,長江存儲支援的一批國產SSD廠家,如果繼續保持低價攻勢,三星、海力士、美光等廠家就會陷入兩難境地。

要麼進一步降價,但很難達到長江存儲系的力度,只能減緩份額下滑;要麼加大減產力度以改善財務資料,但如此一來,在中國市場的份額也將迅速下降,中國SSD市場的主導權也可能更快發生變化。

這其實也正常,每當市場進入下行週期,都是行業格局重塑的契機。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發佈的資料,長江存儲2019年投產64層NAND快閃記憶體時,在全球市場的份額為1.3%;此後迅速上升,2021年達到4.8%,躋身世界第六大NAND快閃記憶體製造商,僅次於三星、SK海力士、鎧俠、西部數據和美光;2023年預計可達到約6%。

就在一個月前,國家大基金二期成為長江存儲股東,認繳出資額達到128.87億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