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70%戰略產業由中國領先 美智庫:美國剩餘優勢恐無法持續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美國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TIF)12月13日發布一份報告指出,近年來,中國在先進產業的努力和投資取得了回報,在電腦和電子產品、化工品、基本金屬和機動車等領域,中國從世界其他地區獲得的市場份額正不斷擴大。

截至2020年的資料,在ITIF報告中所涵蓋的10個戰略產業中,中國在其中的7個產業中佔據全球領先地位,而美國則在剩下3個產業中佔據最大優勢。然而,報告補充稱,即便是在這3個產業,美國的主導地位可能也無法持續,因為中國已將這些產業作為發展的重點領域。

報告認為,在美國以及七國集團(G7)的市場份額遭遇快速衰退之際,中國在戰略產業的產量正在飛速增長。值得注意的是,ITIF是美國科技創新政策領域處於領先地位的保守派智庫、一直對中國科技創新政策持批評態度。ITIF也一直在建議,華盛頓方面應制定一項國家產業戰略,以確保更好地與中國競爭。

美國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TIF)網站發佈的報告。(網站截圖)

《南華早報》梳理了ITIF的這份報告後指出,中國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電腦和電子產品、化工品、機器設備、機動車、基本金屬、金屬製品以及電氣設備的生產國。與此同時,在製藥、IT和資訊技術服務以及其他運輸這三大領域,美國則是世界領先的生產國。

報告提到,儘管世界其他地區(即美國)僅僅只是在製藥、IT和資訊技術服務以及其他運輸這三個領域表現優於中國,但這種主導地位也可能無法持續,因為中國已將生物製藥和人工智能作為發展的重點產業。

其中特別提到,中國在電動汽車方面的巨額投資取得了回報,成為了全球汽車產量的領先者,中國電動汽車產量到2020年達24.3%,高於美國的14%、德國的12.6%和日本的10%。

ITIF報告中十大戰略產業的全球領先國家以及所占市場份額。(ITIF)

美國在「其他運輸」這一類別中保持全球領先地位,尤其是由於其在航空航天製造業的主導地位。到2020年,美國占全球航空運輸產量的34.5%,而中國則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高鐵和航運擴張,在該類別緊隨其後排名第二,為15.1%。

這份報告由ITIF創始人兼總裁羅伯特.阿特金森(Robert D. Atkinson)以及政策分析師伊恩.塔夫茨(Ian Tufts)共同撰寫,對40個國家及地區在10個先進和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產業的表現進行了排名,這些產業在2020年的全球產量超過10萬億美元。

「在ITIF的報告中,中國現在主導著具有戰略重要性的產業,其產量在絕對值上超過任何其他國家,在相對值上也超過除少數其他國家以外的所有國家。」

稀土作為不可再生的稀缺性戰略資源,是17種金屬元素統稱。現今稀土資源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限制稀土出口是中國對美強有力的反制措施之一。(VCG)

ITIF表示,2020年,這10個產業占全球經濟的11.8%,與1995年大致相同(11.9%),「這突顯出國家之間爭奪全球市場份額的本質是一場零和競爭」。此外,2020年,按10個產業的經濟規模計算,中國的產值比全球平均水準高出47%,而美國的產值比全球平均水準低13%。

ITIF寫道:「中國在報告中這10個產業的市場份額迅速增長,反映出美國、七國集團(G7)和經合組織(OECD)成員國作為一個集團的市場份額在迅速下降。」

疫情期間的晶片荒曝露全球半導體供應鏈脆弱,美國、歐洲、日本、中國等多國均正部署減少對台灣和韓國的依賴。(Reuters)

「儘管通過了《2022晶片與科技法案》(簡稱「晶片法案」),但美國實施並充分資助這一議程的政治意願似乎相對較低,尤其是兩黨都不願解決龐大的預算赤字,以騰出實施這一戰略所需的資金。"」ITIF在其報告中提到了這樣一句話。

《南華早報》指出,ITIF這家美國智庫,一直在宣導華盛頓方面制定一項國家產業戰略,以確保更好地與中國競爭。報導稱,為了趕上中國經濟中先進產業的份額,美國的產出必須擴大1.5萬億美元,即69%,這需要除IT和資訊技術服務以外的所有產業的產出翻一番才行。

本文獲《觀察者網》授權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