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今日】「七七事變」80周年 誰打響盧溝橋第一槍?

撰文:陳曉
出版:更新:

今日(7日)是「七七盧溝橋事變」80周年,各地近日都舉行活動,紀全民抗日爆發80周年,而當年事件發生時的細節,如中日兩方打響盧溝橋第一槍的人究竟是誰,也再次引起民眾的關注。
據資料顯示,當年駐守宛平縣的國民黨第29軍37師219團團長吉星文,以及日軍華北駐屯軍第一聯隊第三大隊少佐大隊長一木清直,被視為中日兩國打響「七七盧溝橋事變」第一槍的人。

「七七事變」80周年,圖為當地的記念館。 (視覺中國)
+1

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侵占中國東三省,建立「滿洲國」後,相繼入侵上海、河北等地區。至到1935年日本政府策劃華北五省自治失敗後,便圖以武力攻占北平、天津,奪取華北地區。1937年6月,日本駐豐台的軍隊頻繁進行軍事演習,伺機挑起事端。

隨後在1937年7月7日晚,日軍謊稱一名士兵在演習時失踪,要求進入盧溝橋東的宛平縣城搜查,遭中國守軍拒絕後,日軍向宛平城和盧溝橋發動進攻,中日兩軍爆發軍事衝突,史稱「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

「盧溝橋事變」發生後,日本展開全面侵華戰爭,而中國各黨派,包括中共和全國各界,也響應國民黨中央政府的號召,掀起了全面抗日戰爭。當晚防衛宛平縣的國民黨第29軍37師219團團長吉星文,以及日軍華北駐屯軍第一聯隊第三大隊的一木清直,則被視為中日雙方打響「七七盧溝橋事變」第一槍的人。

吉星文。 (網上圖片)

吉星文隨蔣介石退守台灣命喪金門

1908年出生的吉星文祖籍陝西韓城,十五歲時有感國難當前,加入叔父吉鴻昌的陸軍第八混成旅當兵,並在1926年由叔父推薦,改投宋哲元部成為騎兵,後因驍勇善戰而被拔擢為連長,並一路在國民黨37師109旅219團爬升至營長一職。其後吉星文在救援趙登禹時立功,被提升為219團團長,並接掌宛平城的防務工作。

在「盧溝橋事變」發生後,吉星文帶領堅守宛平城,數次擊退來犯的日軍,其後,吉星文奉命撤退;八年抗戰期間,吉星文奮勇抗日,幾度出生入死,立下不少功勞,並在1948年時被任命為國民黨第77軍軍長。其後,吉星文跟隨蔣介石退至台灣。1958年,在解放軍炮轟金門的激戰中,金門司令部被砲彈擊中,作為副司令的吉星文當場陣亡。吉星文死後被追贈上將軍銜,國民黨還舉辦大規模國葬儀式,最後以專機載往澎湖安葬。

一木清直。 (網上圖片)

一木清直太平洋戰爭時遭美軍擊斃

而於1892年出生的一木清直,自幼便受到了日本軍國主義思想的影響,在21歲時就考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參軍。其後一木清直憑藉在軍隊中優異的表現,晉升為陸軍步兵少佐,並於1936年被派往中國丰台盧溝橋地區,擔任日本華北駐屯軍第一聯隊第三大隊少佐大隊長。在「盧溝橋事變」發生後,一木清直曾在接受日本《朝日新聞》訪問時表示,正是他在盧溝橋,為日本帝國的強盛進程打響了信號槍。

一木清直長期都是侵略戰爭中的急先鋒,得到了日軍高層的賞識。 1938年,一木清直被提升為步兵中佐,並且獲得了裕仁天皇授予的金鷹三級勳章;1941年,一木清直又晉升為陸軍大佐,成為日本精銳部隊關東軍的第七師團步兵十四旅團第二十八聯隊長,對中國東北進行侵略。而隨著太平洋戰爭爆發,一木清直加入太平洋戰場,在1942年的瓜島(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中被美軍擊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