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列「中國式鹹魚」為一類致癌物 醫生:少吃影響不大

撰文:吳梓楓
出版:更新:

鹹魚白菜也好好味,鹹魚對廣東人而言絕對是佐飯的佳餚之一。不過,在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近日所公布的最新一批致癌物清單中,備受廣東人喜愛的鹹魚卻被列入「一類致癌物」,也就是已確定為是對人類的致癌物,連國家食藥監總局亦有轉載這份清單,「真相」讓不少網民大呼「這下鹹魚也不好翻身了」。

(黃妍萍攝/資料圖片)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亦有轉載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布的新一批致癌物清單。(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

「Salted fish, Chinese-style」被列「一類致癌物」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早前公布了新一批的致癌物清單,其中又把致癌物分為一類致癌、二類可能致癌、三類未知和四類可能不致癌的4個級別。而在116個「一類致癌物」中,佐飯佳品鹹魚卻以「Salted fish, Chinese-style」之名赫然在列,編號為96號。除了鹹魚外,酒精飲料和台灣人愛吃的檳榔亦被列入「一類致癌物」清單中,而這份清單亦被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轉載。

據浙江省腫瘤醫院營養科主治醫師宋靈蘭介紹,鹹魚致癌的罪魁禍首其實是製作過程中所產生的亞硝酸胺。由於鹹魚本身的蛋白質含量高,因而在製作過程中產生大量亞硝酸胺,進食後與胃液中的亞硝酸鹽內源性地合成N-亞硝基化合物,從而產生基因毒性物質,增加患癌風險。

宋靈蘭醫生指出,已有研究表明吃鹹魚和鼻咽癌、食道癌、胃癌有互聯關係。而且年齡越小,食用量越大、頻率越高,患以上3類癌症的風險也越大。她又提醒,除了亞硝酸胺帶來的風險,鹹魚在製作中的二次污染也不能忽視。比如說鹹魚在露天暴曬時會引來蒼蠅等蚊蟲,有可能因此滋生細菌,甚至還有人會噴上驅蟲劑,這些因素比亞硝酸胺更難控制,有時甚至會造成更大的危害。

深圳南澳漁民露天曬咸魚。(視覺中國)
鹹魚以「Salted fish, Chinese-style」之名列入世衛新一批的致癌物清單。(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

醫生建議:每月食2至3次 同時多攝膳食纖維

不過杭州市腫瘤醫院腫瘤內二科副主任鄭松表示,外界無需對此過份恐慌。他指出,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對致癌物分類的依據並不是誰致癌的能力更強,而是致癌的證據確鑿程度。級別越高,只能說明其致癌的證據越明確。但這並不意味着吃了列表上的食物就一定會患上癌症,完全不吃就一定倖免,他強調「總體來說,腫瘤的發生還是遺傳、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等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他又建議,鹹魚愛好者可以一個月吃2至3次,每次只吃大約一小條其實就影響不大。宋靈蘭醫生及建議,在進食鹹魚的同時亦可多攝入膳食纖維,以加速食物在腸道通過,縮短食物在腸道中停留的時間,從而減少亞硝酸胺的吸收。

不過對於鹹魚被列入「一類致癌物」,不少網民都大呼震驚,有網民表示「鹹魚沒夢想也就算了,現在還要有致癌物」,也有網民質疑「為甚麼要特別強調中國式鹹魚,外國的鹹魚就有特殊功能不致癌?」

(浙江在線/國家食藥監總局)

網民熱議:

「中國式鹹魚不就是我本人嘛?」
「都已經是條鹹魚,還要遭受二次傷害。」
「鹹魚致癌,生無可戀。」
「嚇得我馬上蒸了條鹹魚吃!」
「沒有夢想那和鹹魚有甚麽區別?區別就是你不能致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