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才難留 出走教授指「機會少資源少雜事多、十年內無機會」

撰文:王兆陽
出版:更新:

兩會前夕,國台辦發布「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提出惠台31條,引發台灣「菁英人才被搶」的擔憂。事實上,台灣人才流失問題已非一朝一夕。近日,台大副教務長康仕仲決定今年9月轉到加拿大任職,發文斥台灣機會少、資源少、雜事多,「我看不到台灣未來10年有機會」。

台大副教務長、土木系教授康仕仲稱,留在台大沒有時間做研究

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2月28日發布的31項惠台措施涵蓋產業、財稅、用地、金融、就業、教育、文化、醫療等多領域,全方位吸引台灣人才。此文件一出,即引起廣泛關注,不少台工商界及專業人士對此表示歡迎,不過亦有台灣學者驚呼,這是吸走台灣人才「笨台」手段。

實際上,人才外流問題已困擾台灣多年,2011年台中研院長翁啟惠還曾發表《人才宣言》,呼籲台當局重視人才外流問題,而馬政府及蔡政府也曾提出政策留才,然而動作雖多,效果不彰,台媒曾形容台灣科技廠商多次出現「如肉粽一樣的整個團隊被挖走」的情況。

稱加研究空間是台10倍大

台大副教務長、台大土木系教授康仕仲日前被加拿大亞伯達大學(University of Alberta)挖角擔任新的建築、機器人跨領域研究中心主持人,引起台學術圈一片譁然,據了解,康仕仲擅長工程視覺化、自動化機器人,他稱,台灣學術環境對於中年學者而言沒有希望,「我看不到台灣未來10年有機會」。一旦沒有機會,哪個地方有平台展現實力,就會往外走,雖然「薪水沒有比台灣多」,但他表示,加拿大一間公立學校提供的研究空間,是現在台灣的10倍大,「只要有本事,就會給你想要的資源和錢」。

近年來,台灣學術人才流失問題日漸嚴重,有台媒體指,台高校薪資過低,缺乏彈性,研究資源不足,經費分配過於分散,只求政治性的均等。此前鮮有人才流失的台灣國立清華大學,今年僅兩個月即有3名教師被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