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 多地政府下調工資增長指導線

撰文:香港01記者
出版:更新:
當前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各省份經濟增速普遍放緩,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各省份按往常時間發布工資指導線。(Getty Images)

企業工資指導線(下稱指導線),顧名思義是官方向企業發布的年度工資增長水平的建議(非強制性)。按照慣例,各省份在每年上半年就會發布;不過,截至7月中旬,僅有天津、北京、山東、山西、內蒙古等5省份發布了2016年指導線,並且多是下調基準線。

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蘇海南接受《中國經濟周刊》採訪時表示,「由於我國整體經濟是下行走勢,而工資增長跟經濟增速也要相適應。今年很多地方還沒有發布,這跟各省份的經濟增速應該有很大關係。當前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各省份經濟增速普遍放緩,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各省份按往常時間發布指導線。」

從北京等5省份發佈的指導線看到,在基準線方面,5個地區的基準線均低於10%,而且較2015年的平均水準均有所下降。天津從10%降為9%,北京從10.5%降為9%,山東從10%降為8%,山西從10%降為7%,內蒙古從10.1%降為8.5%。其中,山西降幅最大,達3%。

在上線方面,天津從18%降為16%,北京由16%降為15%,山東從18%降為13%,山西從18%降為11%,內蒙古從14.5%降為13.5%。在下線方面,北京由3.5%上調為4%,山東由4%降為3%,天津、山西和內蒙古的下線與2015年持平:天津3%,山西4%,內蒙古3%。

但是,如果企業經營狀況不好,怎麼辦?「對於經營虧損、職工工資發放出現困難的企業,經與工會或職工代表協商,工資可以零增長或負增長,但支付給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於本市最低工資標準。」蘇海南說。

業內分析認為,成熟的市場經濟體制下,都是由企業方和工會方通過集體協商談判來決定工資水平。那麼,指導線要達到什麼樣的目標?蘇海南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指導線是勞資雙方協商工資合理增長的一個參考。現在各地一般是根據上年度本地的工資水平及其增長情況,特別是當年的經濟效益增長情況、物價上漲情況等,並按照中央提出的到2020 年人均GDP 和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總體要求來確定指導線,以此引導勞資雙方具體協商,穩妥安排工資的合理增長。」

「之所以是建議,主要是指指導線並不具有強制性,但卻為企業與職工開展工資集體協商以及企業自身合理確定工資增長水平提供了參考依據。一般而言,指導線更多的是針對非國有企業,同時也是國有企業實現工資總額管理的重要手段。」蘇海南說,國有企業的經濟效益普遍相對好一些,其中有一些非勞動因素,其職工工資水平比民營企業員工工資水平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