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發文件籲公務員生二孩 遭網友挖苦朝令夕改

撰文:劉莎莎
出版:更新:
湖北宜昌發「紅頭文件」呼籲公職人員生二孩。(網絡圖片)

9月18日,湖北省宜昌市衛計委網站掛出一封公開信,這份加蓋了8個單位公章的「紅頭文件」,呼籲公職人員生二孩,「年輕的同志要從我做起,年老的同志要教育和督促自己的子女」。

公開信的出台,令不少網友啼笑皆非。早在計劃生育的年代,公務員倘若生二孩,即是面臨「雙開」結局(開除黨籍、公職);而在生育率水平過低的當今,又出動「紅頭文件」鼓勵公務員生二孩。彼時是要控制人口過快增長,現在則要解決人口紅利消失、老齡化社會快速到來的問題。「當初說一個孩子好,現在又說一個孩子有風險,怎麼說都有理是吧?」網友如是說。

目前該公開信已被撤下。然而,一掛一撤之間,折射的是三四線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困境,也反映出政府、社會對生育問題的複雜心態。

30年前,內地生育政策,「一個孩子好」。(網絡圖片)

低生育率加重區域不平衡

生還是不生,看似是各個家庭的選擇,背後卻有著深刻的經濟原因,而對於人口流出地的三四線城市來說尤其如此。人口往外流,當地人又不願意多生。宜昌公開信中就寫道,「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市人口形勢發生深刻變化。全市呈現超低生育水平,平均每個婦女生育的子女數不足1人。」低生育率的結果是,能掙錢的人越來越少;隨著老齡化的深入,花錢的人越來越多。

而另一方面,內地一線大城市,則吸收了主要的勞動力、資本和技術。在經濟趨緩的背景下,區域發展不平衡的「馬太效應」——貧者越貧、富者越富更加明顯。

低生育率不僅只存在於內地的三四線城市,有學者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算出,全國的總和生育率事實上已經多年低於1.5了。然而,按照人口學規律,總和生育率達到2.1,才能保持整個社會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平衡,人口結構才可以保持穩定不至於落入老齡化社會。低生育率成為內地亟待解決的難題。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組成課題組,對宜昌生育問題進行調查。(網絡圖片)

「發展是最好的避孕藥」

有人將低生育率歸咎於計劃生育政策,然而研究發現,計劃生育政策、人均GDP水平、人力資本水平是內地生育率急劇下降的三大推手。有學者在江蘇進行了數年的人口調查,結果發現,在假設不受政策限制的情況下,平均每對夫妻期望的孩子數大概是1.7個,也就是說還是顯著低於2.1的替代水平。這意味著,即使將來不再限制生育子女的數量,生育率回歸到高水平的可能性也非常小了。

生育政策對於生育率下降的影響日漸減少,另一方面,經濟發展水平提高和人力資本積累,對生育率下降造成的影響日益增強。——道理很簡單,人們忙著掙錢、上學,生孩的事自然往後推;而生孩子還要面臨巨大撫育成本,包括買房就業、醫療教育等各種壓力,也可能影響人們的生育意願。一位宜昌市公務員接受採訪表示,公開信的倡議和呼籲只是喊口號,鼓勵生育應該出台優惠,僅呼籲和倡議是沒有用的。

從這個意義上說,「發展是最好的避孕藥」;反過來,貧窮就是最好的接生婆了。黃宏、宋丹丹的小品《超生遊擊隊》裏有句台詞說得好:「這日子真是越過越窮,越窮越生。」

破除困境:提升勞動力供給+二孩財政支持

生育問題,背後連著經濟問題。生育水平高,導致勞動年齡人口持續增長、比重不斷提高,從而保證勞動力充分供給和高儲蓄率,為經濟發展提供了人口紅利。反過來,就是不少三四線城市今天遇到的情況:光出人,不進人。第一次人口紅利已經快消耗殆盡,怎麼延續?

首先,充分挖掘現有勞動力的供給潛力,比如清除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制度性障礙,推動農民工進城市民化。城市運轉就好比「水管」一樣——「排水管」不斷出水,也要開啟「進水管」保證水的流入,才不至於枯竭。

再者,當前的這一代年輕人,需成為擁有更充足人力資本的勞動者,不僅能適應產業結構變化的要求,而且能夠在未來具備延長工作時間的能力,「延遲退休」是未來的必然選擇。

最後,公共服務能力和質量都需要提升。如果人們「生不起」孩子,或者生了之後「養不起」,生育率走低的趨勢依然不會改變。因此,未來的政策方向,應當建立二孩撫育公共成本分擔機制,提高相應的財政支持,穩定承接開放性人口政策帶來的公共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