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野長城」遭水泥抹平 將追責相關單位

撰文:楊青之
出版:更新:
修繕後的小河口長城,有網民形容為「一條窄窄的水渠裡盛滿了固體的無法流動的水」。(網上圖片)

近日,媒體曝出遼寧省綏中縣「最美野長城被水泥抹平」,新聞圖片可見位於遼寧省綏中縣永安堡鄉小河口的長城,一段城牆與地面被鋪上一層灰白色覆蓋物,長城野性風貌被硬化路面所取代。事件引發社會關注。

調查指共有780米長城遭水泥「抹平」。(網上圖片)

9月27日,國家文物局召開有關工程調查情況發布會。調查稱,該工程設計方案審批手續依法合理,招投標等程序合規,基本達到了搶險加固的目標,但洽商過程不規範,記錄不完整,未按照規定報批,確實存在使用少量水泥,共有780米長城段落存在三合土「抹平」現象。

國家文物局的官網顯示,「最美野長城被水泥抹平」搶險維修工程技術方案於2012年報國家文物局審批,通過了遼寧省文物局和國家文物局組織的專家評審,共獲得國家1000多萬元的補貼資金。2012年3月,國家文物局對此作出批復,同意所報方案。該項工程於2013年開始實施,2014年完成,大毛山段長城目前由遼寧省文物局技術驗收,但至今未上報國家文物局驗收。

修繕中用水泥 違背法律法規

此前,南都專訪「最美野長城被抹平」方案設計者陳術石。他表示,長城修繕前是石頭牆體,牆頂的石塊已有松散,如不加固封實頂部,再過幾年將會倒塌。與此同時,他也承認,方案設計和施工上有不足,誠如遼寧省文物局局長丁輝所說,「這次修得確實不太好看。」

中國長城學會副會長、長城保護專家董耀會指出 「使用水泥涉及的根本不是觀瞻問題。這違背了法律法規,破壞了長城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他指出,國家文物局2013年批復的北京市延慶、密雲境內的三處長城遺址修繕方案明確提出要求,修繕中不能使用水泥等新型材料。

2014年,國家文物局依據《文物保護法》和《長城保護條例》制定的《長城保護維修工作指導意見》中規定,不得采用水泥及未經室內實驗和現場試驗證明可靠、安全、有效及可再實施性的化學材料或工藝進行長城結構加固或表面防風化加固處理。

修繕前的小河口長城,地面殘存著碎裂的青磚。(網上圖片)

此外根據《長城保護維修工作指導意見》,長城保護維修必須遵守不改變文物原狀和最小干預的原則,嚴格控制各類干預措施的實施範圍和工程量,妥善保護長城遺存的真實性、完整性和滄桑古樸的歷史風貌。

董耀會認為,「最小干預原則」通俗來講就是經過修繕之後,除了排除牆體險情,整體上的感覺還是沒修過的風貌,「小河口長城沒有做到這一點,才造成長城古樸滄桑歷史的面目全非。」

工程問題多多 將追責相關單位 

調查組指出,在工程管理上,遼寧省文物局、綏中縣文物局、綏中縣長城文物管理處工程設計方案把關不嚴,未全部落實國家文物局批復文件的有關意見;在工程實施過程中,監管不力;在工程初驗中,未提出「抹平」做法欠妥、洽商程序不合規、竣工資料不完備、部分資料缺正式圖章、竣工圖與現場情況不符等問題。

國家文物局責成遼寧省文物局重新組織專家全面查找工程問題,初驗合格後報國家文物局,再進行竣工驗收。責成遼寧省文物局對相關責任單位嚴肅處理,結果調查清楚後會向全國通報。

針對此次事件反映出來的長城保護工程中,保護理念落實不到位工程不規範問題,國家文物局將敦促長城沿線15個省、市對所有項目進行排查,及時發現問題並整改,避免造成長城文物本體遭到破壞,下一步將抽查長城保護維修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