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左膀右臂】王岐山聯手栗戰書 「一破一立」助中共闖關

撰文:香港01記者
出版:更新:

習近平自中共十八大上台後,每一步都是謀定而後動。外界發現,在習的一系列布局當中,中紀委書記王岐山、中辦主任栗戰書已成習最可靠的「左膀右臂」。在10月下旬召開的中共六中全會期間,這兩位左膀右臂如何協同習近平「闖關」,值得關注。

中紀委書記王岐山、中辦主任栗戰書被外界視為習近平最可靠的「左膀右臂」。(網上圖片)

中共第十八屆六中全會今天(24日)召開,「從嚴治黨」將成為本次會議的主題。至此,習近平上台後治國理政的總綱領——四個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已經悉數到位,並分別高規格地作為全會主題以示重視與強調。

這樣的布局,如果從總結角度出發,那麼無疑說明習近平十八大後的每一步都是謀定而後動,不打無准備之仗。而如果以此作為大前提,也不難推導出,每一個「全面」如何開展,以何人當作左膀右臂,習近平在謀局之前恐怕也早有思慮。以「從嚴治黨」為例,中紀委書記王岐山、中辦主任栗戰書,顯然是上佳人選。而結合十八大至今四年多的實踐,也證明了兩人確實身兼此份重任,並交出了不錯的答卷。

在反腐黨建方面,王岐山的不走尋常路,讓官場感受到了「動真格、真反腐」。

為何選定王岐山、栗戰書?外界多習慣於從二人的自身要素出發分析緣由,卻獨獨忽略了「中紀委書記」、「大內總管」這兩個關鍵職位本身的功用。雖然中共建制以來,就始終在進行著黨建工作,毛時代甚至將黨的建設看作革命取得勝利的三大法寶之一,但黨建的著力點卻不外乎思想與制度兩大方面。王岐山帶領的中紀委,負責通過雷厲風行的無差別反腐與整風,來達到在思想層面威懾人心的目的;而栗戰書帶領的中辦,作為中共最核心、最機密的中央機構之一,則負責以制度法規約束黨員行為。一前台一幕後,一善變一冷靜,成為全面從嚴治黨大棋局中的關鍵要素。

王岐山:不按常理出牌的中紀委書記

選擇王岐山作為黨建的副手,習近平看中的,是他的不按常理出牌,他的「善變」。而這一「變」,因為打破了中共龐大官僚體系的常規,所以形成的威懾效應可見一斑。

在反腐黨建方面,王岐山的不走尋常路,讓官場感受到了「動真格、真反腐」。首先,王岐山接棒中紀委書記後,反腐有意打破提前限制貪官言行的這一「鐵律」。從周永康到徐才厚,從令計劃到郭伯雄,以及劉志軍、劉鐵男、蔣潔敏等,在被當局宣布接受調查前,都曾有過不同程度的公開露面和公開活動。而新近落馬的天津代理書記黃興國,更是在當日還出現在《天津日報》頭條。其次,反腐再無不可逾越的上限,刑也完全可以上常委。也正是這種破上限之舉,讓習王聯手進行的反腐才獲得了「動真格」的贊譽。

王岐山之所以「能」,並放手去拍蠅打虎,也與時勢脫不開關繫。十八大後,習近平作為一把手,將反腐放在了頭等重要的位置。習王聯手交出的成績單,不僅打破了「刑不上常委」的魔咒,也拿下了軍中大老虎徐才厚、郭伯雄,「大內總管」令計劃。這樣的反腐成績單,得益於習王二人的默契配合。

提到王岐山的不走尋常路和不按牌理出牌,最為突出地體現在他的行事做派上。比如在一次討論會上,彼時身為吉林省委書記的王儒林准確念一份寫好的稿子,就被王岐山當場打斷。在美國數次打破常規脫稿演講的表現,也讓王岐山成為美國政客心中的「另類」。與王岐山共事多年的好友黃江南分析,王岐山的思路不落窠臼,「他很多事情的做法想法,不按官場的思維來……中國的官僚都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這個崗位上應該說什麼話,這個事情應該怎麼說,都是有規矩的,每件事情應該怎麼處理,官場其實有一套約定俗成的規矩,這套規矩是最安全的,也是最落俗套的,最不用費腦子的」。

而讓習近平最為欣慰的,是王岐山手中的歷史唯物主義「鞭子」。2016年4月初,王岐山在加強中央紀委派駐機構建設工作培訓班開班式上作專題報告,以宏大的唯物主義歷史觀打破了當下中國的兩大誤區:一是意識形態化,二是官僚思維。這樣的認知與對於歷史唯物主義的推崇,與同樣強調歷史觀的習近平不謀而合。

王岐山作為「黨鞭」,負責揮舞能讓官員產生痛感的「鞭子」;而老沉持重的栗戰書,則更多的是在政治意識與為官之道上添磚加瓦。(網上圖片)

栗戰書:「大內總管」軟硬兼備 確立中共規矩

如果說王岐山之變,為的是在心理上造成「畏懼感」,那麼栗戰書所以被看中,則是憑借著他的「紅色背景」和「政治意識」。這種「背景」和「意識」,在增添了認同感的同時,也提供了政治上的安全閥。

從履歷上看,栗戰書橫跨四省,黨、政、團兼具,多級多崗的歷練臻於完備。此外,在人事、宣傳、國安、外交全面插手,尤其是出任國安委辦公室主任,更使得栗戰書成為習近平反腐黨建保駕護航的得力助手。在中辦任上,栗戰書在制定黨內政治生活准則、修訂黨內監督條例等方面,比如嚴防「帶病提拔」、推動「能上能下」方面,成績斐然。

如果說以上是栗戰書的「硬件」優勢,那麼其「軟件」的出類拔萃則更為關鍵。首先,便是栗戰書的紅色背景。公開資料顯示,栗戰書的祖父、父親、叔父均為中共老革命,為中共建政作出過卓越貢獻。同為紅色子弟,使得習近平與栗戰書在感情上較為親近。據悉,兩人在1983年到1985年間於河北省擔任縣委書記時,「意氣相投」、「經常一起喝酒」。

其次是栗戰書的政治意識。執掌中辦後,栗戰書的老成持重和辦事能力深孚眾望,四年來讓習近平幕後的中樞機構一直保持平穩運行。特別是在樹立習近平的政治權威方面,無論是對「向黨中央看齊」、「核心論」的操刀,還是在公開講話中頻頻強調「四個意識」,栗戰書都拿捏得恰當好處。

值得一提的是栗戰書不久前的一次內部講話。這篇講話是栗戰書在6月30日中辦「七一」專題黨課上所作的報告。在這篇經過刪減仍然長達12,000字的講話中,栗戰書追根溯源中辦的歷史傳統,告誡他的下屬如何恪盡職守,而最重要或者說最吸引人的是他相當坦誠地試圖回答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怎樣做官。或者說,對待自己有問題的上級,下屬應該怎麼辦?怎樣認識「忠」與「奸」?是該忠於領導個人還是忠於職守?

令計劃的故事已經成為過去,如果不吸取教訓,那麼中辦依然只是「翻燒餅」式的改朝換代。栗戰書試圖告訴他的下屬老老實實做事才是最聰明的為官之道。而這樣的「為官之道」,也是栗戰書獲得習近平信任的關鍵所在。

作為習近平吏治黨建的左膀右臂,王岐山和栗戰書肩負著不同的重任。王岐山作為「黨鞭」,負責揮舞能讓官員產生痛感的「鞭子」;而老沉持重的栗戰書,則更多的是在政治意識與為官之道上添磚加瓦。十八大至今四年的實踐,這對「左膀右臂」確實發揮了作用。可偏偏時間不等人。即將到來的十九大,王岐山將不得不因年齡問題退居二線。後續地,「鞭子」交於誰手,不僅決定著習近平的黨建願景能否實現,某種程度上也影響著這個百年大黨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