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十一返程】太空人回歸 香港學生的太空蠶寶寶實驗怎樣了?

撰文:劉莎莎
出版:更新:

10月17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升空,與景海鵬、陳冬兩個太空人一同踏上太空旅程的,還有香港中學生設計的三個項目,其中在太空養蠶備受關注。
今日(11月18日),神舟十一號順利返回,養蠶寶寶的計劃又進行得如何?

蠶寶寶們生活在一個個特殊的膠囊屋中,6隻中的5隻成功結繭。(央視)

今日神舟十一號返程,中午順利落地,完成了33日的太空之旅。除了兩個太空人的安危外,人們最關心的,大概是「太空蠶」的狀況。太空養蠶,是港府和內地相關部門主辦的香港中學生太空搭載實驗方案設計比賽中的作品,是次載人航天,太空人攜帶6隻蠶寶寶進入太空,據最近的一次通報,一隻蠶寶寶營養不良,難以吐絲。

蠶寶寶吐絲結繭 進入冷藏

進入太空的6隻蠶寶寶是從4000隻改良品種中優選而出。(新華社)

昨日,兩名太空人景海鵬與陳冬錄製的「太空科普課」在新華網播出,向地球傳回了他們的養蠶進度。神舟十一號飛船10月19日與已在太空中的天宮二號對接, 進入天宮二號後的最初幾天,太空人們每天都在對小蠶寶寶進行觀察、照顧以及打掃蠶舍。蠶寶寶的家是一個手掌大小的裝置,形似膠囊,兩端的半球體由航天專用鋁合金打造,中間部分則採用特殊的透明有機玻璃。

帶上來6只蠶寶寶中,有5只已經吐絲而且結成繭,太空人將它們放到了冷藏箱。唯獨6號蠶寶寶長得不太健壯,「我們每天都在觀察它,它好像不怎麼動」。 養蠶計劃原定於10月26日結束,但太空人們沒放棄,還在繼續觀察和照顧它,繼續關心它,等待它吐絲結繭。目前,他們還沒有公布6號蠶寶寶的健康狀況,不知道它是否也和其他蠶寶寶一同,已健康地返回地球。

蠶寶寶被放入特殊裝置冷藏,帶回地面。(新華社)

在太空中吃飼料 住防亂飛膠囊屋

太空環境不比地面,對蠶寶寶來說也是巨大的挑戰。是次的6隻太空蠶,是選用科學家們改良的品種「秋田白玉」,且是從4000多隻海選選手中挑選出來。據科研人員介紹,在火箭發射階段,巨大的加速度帶來巨大的壓力,太空人都需要用宇航服保護,蠶寶寶也需要特制的「宇航服」,「宇航服」由航天級聚氨酯海綿制成,可有效抗震,套上厚厚服裝的蠶寶寶被放入膠囊太空屋,「宇航服」中间還未蠶寶寶预留了一条通道,饿的时候它們可以爬到两侧的食堂進餐,報道稱,蠶寶寶們在太空中吃的是可媲美桑葉的飼料。

為避免蠶寶寶在微重力環境下飄浮,科學家們對膠囊屋內壁進行了粗磨砂處理,粘上了一種特殊無紡織布,這樣,蠶寶寶就可以自由蠕動。無紡織布還能夠吸收液體,讓蠶寶寶的屋子保持乾爽。

在剛開始的幾天裡,蠶寶寶還在兩位太空人的指間玩耍。(網絡)
太空養蠶是基督教宣道會宣基中學學生們提出的實驗項目。(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