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器官移植供不應求 支付寶推10秒登記程序 一日5萬註冊

撰文:香港01記者
出版:更新:

等待,無盡的等待。等到器官,傾家蕩產,人也許救得回;等不到,錢一直花,人一直盼,最後還是死。
據內地媒體報道,器官移植的缺口極大,人們捐獻遺體器官的意識還未養成,有資格做相關手術的醫生和醫院也遠遠不足,大量需要器官移植的病人在等待中死去。
問題的出路在哪裏?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中國器官移植目前存在巨大供需缺口,缺器官,缺醫生,也缺醫院,大量患者在等待中死去。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肝膽外科醫生李照熟悉那種等待,連用「太多了」形容自己見過的在等待中去世的病人。今日(12月22日),中國器官移植發展基金會與支付寶合作推出新功能,10秒就可登記為捐獻志願者,這可解決器官源不足問題嗎?

內地器官移植手術的器官源、醫療資料均供不應求。(新華社)

停用死囚遺體 器官移植的冬天?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原衛生部副部長、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黃潔夫介紹,中國器官移植很長一段時間內依賴從死刑犯身上摘除的器官。2007年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核准權後,死囚器官源開始減少。 2015年1月1日起,中國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作為器官移植供體,公民逝世後自願器官捐獻成為器官移植的唯一來源。

中國肝移植註冊系統公佈的數據顯示:肝移植數量在2005年、2006年達到頂峰,分別為2970例和2781例,2007年減少了約三分之一,降至1822例。 2013年,北大人民醫院開始停用死囚器官,李照記得,那年肝源變得更加緊缺,醫院僅做了數十例肝移植手術。因此,醫學界不少人覺得,停用死囚器官,將是器官移植的冬天。黃潔夫卻不這樣認為,他相信,死囚遺體的使用,影響了人們捐贈的意願。

自願捐獻遺體者快速增長

事實證明,黃潔夫的想法不無道理。報道稱,2015年禁用死囚器官當年,中國公民逝世後捐獻器官2776例,完成10057例器官移植手術,刷新歷史紀錄,2016年器官捐獻和移植的數量又增長五成。 迄今為止,已有8萬多名中國公民登記成為器官捐獻志願者。雖然和發達國家差距還很大,美國人口僅3.19億,登記了1.2億人,中國的捐獻意識仍在培養當中。

支付寶今日推出的新功能已吸引40000餘人註冊成為志願者,但真正要捐獻遺體,仍要通過家人同意。(截圖)

支付寶推在線登記 10秒成為捐獻者

據財新網報道,12月22日,中國器官移植發展基金會與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寶合作,推出器官捐獻登記功能。使用者只需「一鍵登記」,即可註冊成為器官捐獻志願者。

目前,支付寶有4.5億實名註冊用戶,這一新功能或將大大提高器官捐獻志願者數量。功能推出前,由世衛組織支援,中國器官移植發展基金會等機構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865名受訪者中,83%選擇了「願意」。問卷顯示,大多人捐獻的熱情會因繁瑣的登記流程中消耗殆盡,只要程序簡單,效果或會好很多。記者剛剛實測,已有49267人登記成為志願者。但是,和本港的器官捐贈卡一樣,註冊並不具備強制性,最後還是需要家人同意方能進行捐獻。

不過,即使器官源問題解決,器官移植還面臨一個大瓶頸——價格。雖然公民捐獻的器官是無償的,但是器官獲取、保存和運輸的成本均很高,患者動輒需花費60萬元完成手術,後期康復花銷也很龐大,窮人只能望而卻步。黃潔夫說,這些成本均由政府財政覆蓋,因為器官移植屬於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是「生與死的決策」,而中國的醫改還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