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下頻停課 學生抗疫叻但「未長大」 小學推特別體驗課助成長

撰文:陳嘉慧
出版:更新:

疫情下不時停課,令學生錯失不少校園生活,有小學發現學生雖然「好叻抗疫」,但自理能力、社交等方面卻似是「未長大」,如打招呼變得內歛、減少與人交流。學校於是特別安排體驗學習課程,包括由高年級學生協助低年級學生的游泳課,以加強學生自理能力、建立自信。

保良局雨川小學校長蔡曼筠表示,疫情下學生缺乏群體生活、校園體驗單一,尤其是初小學生,他們由幼稚園開始已經常停課,復課後在自理能力、自信心等方面顯得不足。她解釋,以往同學們在小息、午餐時間有不少學習自理、和朋輩相處的機會,現時則須保持社交距離,小息亦只能用來防疫,形容現時學生「好叻抗疫」,但有點「未長大」。

副校長朱敏華亦發現學生一些明顯轉變,例如疫情前上學時段不時聽到同學們打招呼,復課之初同學們打招呼卻變得被動、內歛,朋輩間相處亦更以自己為先,少與他人溝通。她又指,超過7成學生於問卷中表示自己自理能力不足,家長們回應亦類似。

學校特別重整課程,因應學生成長階梯,給予學習機會,包括利用校內泳池,為小一生安排游泳體驗課,旨在加強低年級學生自理能力,同時為高年級生提供服務學習機會。(陳嘉慧攝)

針對同學表現,蔡校長表示,學校特別重整課程,因應學生成長階梯,給予學習機會,包括利用校內泳池,為小一生安排游泳體驗課,要求學生自己處理浮板、手袖,並由高年級生擔任服務生從旁協助,旨在加強低年級學生自理能力,同時為高年級生提供服務學習機會。其他探究式學習活動還包括米埔生態團、海灘清潔活動、網上旅遊導賞、社會服務等。

家長王太分享指,就讀小一的女兒王康蕎參加游泳體驗課後變得更獨立,例如進校門時會提醒父母不用跟隨,亦更主動分享課堂體驗。而就讀小六的游泳課服務生林思亮亦表示獲益良多,榮幸能以大姐姐身份幫助低年班同學培養遊泳興趣。

回望疫情兩年多來的影響,蔡校長認為,學科上的落後可透過課程調動處理,而學生心智成長的關鍵時期一錯過便難追回。但她承認在疫情反覆下,校園仍有不少防疫限制,因此會繼續以談話、問卷等了解學生需要,亦與家長加強溝通,協助家長在校外時間支援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