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揭港學童壓力指數高 13.4%感抑鬱 校長:現時只關心成績

撰文:陳栢麟
出版:更新:

新冠疫情持續數年後,本港的學習環境及教學模式也出現重大轉變。特別是間斷式實體及線上學習,明顯對學童的學習及情緒發展帶來影響,宏恩基督教學院及晉峰青年年商會今日(13日)發布「香港學童情緒健康問卷調查」報告,調查發現約19.7%學童壓力指數高於正常水平,感到抑鬱及焦慮的學童分別有13.4%、12.5%。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打鼓嶺嶺英公立學校校長朱國強建議教育局應檢討現時政策及進行改革,減低競爭和比較,重視正向教育及生命教育,並增撥人手和資源發展有關項目。

宏恩基督教學院及晉峰青年年商會發布「香港學童情緒健康問卷調查」報告。(受訪者提供)

近兩成受訪學童壓力指數高於正常水平

宏恩基督教學院及晉峰青年商會於疫情期間以問卷形式進行訪問,1,501名年齡介乎9至18的學童完成問卷,結果揭示19.7%受訪學童壓力指數高於正常水平;感到抑鬱及焦慮的學童分別有13.4%、12.5%,高於歐美國家水平;21.9%學童發覺自己很容易被觸怒;23.9%學童「感到很難自動去開始學習/工作」;34.7%學童「憂慮自己恐慌或出醜」。

錢鋒提到今年開學數個月,已先後出現多宗學童輕生事件。(受訪者提供)

宏恩基督教學院教育及心理學院助理教授兼副系主任錢鋒表示,本調查通過結構方程模型(SEM)對多項變數,例如壓力、抑鬱、焦慮、人生意義及親子關係的交互關係作定量研究,而今年開學數個月先後出現多宗學童輕生事件,建議識別受情緒困擾較嚴重的學童,作為自殺預防措施、家庭要建立「關懷」、「接納」的關係,令學童感到安全與放鬆等。

朱國強校長建議教育局應檢討現時政策及進行改革。(受訪者提供)

朱國強校長表示,疫情前香港小學與中學⽣已有很大壓⼒,因現時本港教育政策僵化及⾼高度競爭性,加劇學⽣生挫敗感以及情緒問題,⽽且教育局以行政主導,管理方式多時以數字為主,缺乏關⼼人的需要,只着重關心成績與效能,但學⽣的快樂與幸福感亦十分重要。

他建議教育局檢討現時政策及進行改革,減低競爭和比較,重視正向教育及生命教育,並增撥人手和資源發展有關項目,包括增設一校一教育心理理學家或受培訓的正向教育主任;設立正向教育教師專業發展核心課程,在全港學校巡迴培訓;教育局應設立研究部⾨門,檢討現行的教育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