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臟癌|25歲患癌不到兩個月即病逝 出現4症狀恐已是癌症二期!

撰文:浩賢
出版:更新:

胰臟癌擁有「癌王」之稱,除了早期徵狀不明顯外,又缺乏有效的篩檢方式,到患者察覺時,往往已錯過了治療黃金期。台灣就有一名女子不過25歲,卻在確診胰臟癌後不到兩個月就病逝。醫生提醒,當身體出現4種徵狀時就應多加留意。

(圖片來源:截圖自《醫師好辣》)

近日,台灣外科醫生陳榮堅在當地健康節目《醫師好辣》中分享案例指,一般而言,胰臟癌常見於年齡65歲或以上人士,但陳榮堅曾收治一位年僅25歲的女性患者,原本以為只是肚子疼,但經超聲波檢查後,竟發現胰臟長有一個約6厘米大的腫瘤,透過腹腔鏡進一步確診為胰臟癌。

陳榮堅指,當女子與家屬得知診斷結果後皆無法接受,因而轉往醫學中心求醫。可惜,不到2個月,家屬就回來找陳榮堅醫師拿診斷證明書,因為女子已不幸病逝。

胰臟癌5大成因

陳榮堅又指,胰臟癌目前在國際上公認的病因有兩個,分別是吸煙和基因。其中基因一旦突然啟動的時候就是「全面性啟動」,即使通過手術切除乾淨,亦有可能從距離很遠的部位直接發作;而其他比較間接的原因則有糖尿病、肥胖以及喝酒等。

要準確診斷胰臟癌,須經過一系列專門檢查,其中主要的項目包括(按圖👇👇👇):

+13

相關文章:胰臟癌|男子患癌因愛吃甜?疲累消化不良竟是先兆 預防3個習慣

胰臟癌早期難發現 出現4症狀恐是二期以上

(圖片來源:截圖自《醫師好辣》)

陳榮堅強調,胰臟長在後腹腔,緊貼著許多大型血管,癌細胞一旦擴散很快就會去到其他身體部位,而且難以通過體檢胰臟出問題。他指,比較好的做法是通過電腦斷層掃描(CT)或磁力共振,不過斷層掃描存在放射性問題,而磁力共振檢查費用又較高,兩者都不是能經常做的檢查。

陳榮堅表示,過往的統計指出,在台灣胰臟癌的五年存活率只有百分之七,反映即使醫療愈來愈進步,但胰臟癌的治癒率都沒有提高。他指出,胰臟癌比較常見的症狀包括:腹痛、腹瀉、黃疸、體重減輕等。不過,其實胰臟癌在還沒有症狀前就已經在發展,等到症狀出現一般已在二期以上。陳榮堅解釋,胰臟分為胰頭、胰體和胰尾,若腫瘤生長時堵住了膽管,才會導致黃疸,否則就可能一點症狀都沒有。

相關文章:胰臟癌︱為何難發現?死亡率超過8成 年齡高有家族病史6類人高危👇👇👇

+3

如何能預防胰臟癌?

根據本港醫院管理局資料,一些生活方式的改變可以有助於降低患癌風險:

1. 戒煙,吸煙的煙霧中含有致癌物質,可以破壞DNA調節細胞的生長;

2. 體重過高增加患上胰臟癌的機會,如果需要減肥,建議採取漸進和健康的方式,以達到目標;

3. 經常做運動,適量的運動可以減少患上胰臟癌的機會;

4. 多進食水果,蔬菜和低動物脂肪食品可以減少患上胰臟癌的風險;

5. 避免接觸危險化學品,或使用適當安全措施。

相關文章:腹痛位置|1招分辨胃痛、膽結石、胰臟痛 3種營養素助預防胰臟癌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