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置換手術大革新 嶄新機械臂輔助 拉鏈縫合傷口防水抗菌敷料

撰文:健康Easy
出版:更新:

膝關節會隨著年齡增長退化,當軟骨被嚴重磨蝕,患者或要接受俗稱「換骹」的膝關節置換手術。不少病人擔心手術的創傷性及術後的護理,事實上,相關手術在三大範疇上,均已有嶄新改良,包括手術所採用的機械臂技術、新型縫合傷口技術,以及新一代傷口敷料等,提升治療效益並進一步減低術後傷口感染風險,幫助患者回復活動能力,重拾生活質素。

膝關節置換手術是將患者已受損的膝關節及軟骨切除,並在股骨和脛骨上裝上由金屬及聚乙稀製成的人工關節,使膝關節的活動幅度可回復正常。骨科專科醫生張文康表示,近廿年換骹技術持續進步,越趨個人化,近年更以機械臂輔助關節置換手術(簡稱機械臂手術),進一步提升療效。

骨科專科醫生張文康指出,新一代機械臂輔助置換關節手術能做到更精確切割,加速患者術後康復進度。

張醫生說,機械臂手術能夠將切割做到更精細,微小至一毫米計算,操控機械臂時能夠微調關節位置,能夠因應軟組織位置,準確地置入人工關節,患者術後痛楚減低,可預計將來成為膝關節置換手術的主流。

新一代機械臂置換關節

今年,本港再引入新一代機械臂手術,將膝關節置換過程做更快更仔細。張醫生說,以往機械臂手術需要術前規劃,患者需要預先接受電腦掃描,透過輸入患者的骨頭數據及影像,以便規劃手術過程,如今則不再需要相關安排︰「現時只需要X光掃描已能即時做到,相對而言,節省了患者時間及醫療成本,亦不用接受有輻射的檢查。」

除此之外,張醫生指每台機械臂手術設備均配備特定關節,新一代系統的組件設計更符合人體工學,穩定性較高,各組機械臂的尺寸能夠微調,令手術效果得以提升。而手術時間亦比上一代機械臂手術更快,只需大約一個半小時,貼近傳統手術時間,患者術後當日已能落地行,大約九成患者出院後毋須接受物理治療,能夠更快回復昔日生活質素。而操作上,醫生較容易上手,一般進行十多宗個案已能操作自如。

非入侵性拉鏈縫合技術

關節置換手術屬於中型至大型手術 , 傷口一般14至 16 厘米,必須縫好直至癒合。張醫生表示,一般縫合傷口會使用針線或打釘,直至五、六年前,醫學界開始使用能夠自行溶化的針線縫合傷口,好處是不用拆線,唯一缺點是身體會因此有外來物,對癒合未必是最好,而最新的非入侵性傷口縫合技術,則結合傳統技術優勢,幫助傷口更好復原。

張醫生形容,這種技術約在兩年前引入本港,主要是將一條如拉鏈的物料直接貼在傷口,然後再索緊,好處是不用穿刺及沒有外來物件置入身體,患者後兩星期已能拆除,只需要數秒便能拆走。

患者或會擔心,這條「拉鏈」未必能穩妥保護傷口,張醫生引述本地約百多宗使用相關技術的個案,至今未有發生傷口爆裂及不穩定的情況,亦較少因此留疤︰「疤痕是因受到外界刺激而產生,拉鏈技術保護性較好,少了外來影響,留疤風險亦會較低。」他補充,這種技術能夠應用於身體任何手術,只要涉及傷口便可使用。

防菌敷料減術後感染 防水功能佳

貼上「拉鏈」之後,必須要用敷料保護,減低感染風險。張醫生指出,患者術後對傷口的保護尤為關注,例如怕沖涼滲水及怕感染細菌,希望更快可以舒適地走路。

敷料除了需要便利患者術後生活,最重要避免細菌入侵,一旦術後受到細菌感染,傷口或附近位置可能出現紅腫、流膿,患者可能會發燒、發冷及感到疲倦。而關節亦可能會再次疼痛或關節活動範圍減少。

新型敷料具備防水及銀離子殺菌功能,有助減低感染風險。

正因如此,敷料的物料亦隨之演變。張醫生舉例,新一代敷料結合不同層次,能夠達到防水效果,並且添加了銀離子(Silver)物料,它具備滲液效能,傷口的滲液及細菌能夠被敷料吸收之後,銀離子可殺死被吸數的細菌,從而達到抗菌及做到預防感染效果。他說,患者在拆除敷料時可以一併拔走「拉鏈」,減省時間,為一個不錯的保護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