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世界思覺失調日 長效針劑助患者控制病情 減低復發改善生活
思覺失調是一種精神疾病,影響思想、感知和行為,如果病情反覆發作,更會嚴重影響患者的腦部認知功能,增加患者對藥物治療的抗藥性。5月24日是世界思覺失調日,有專科醫生及病人組織期望能藉此提升社會大眾對思覺失調的認知,及早透過最有效的藥物控制病情。
精神科專科麥棨諾醫生指出,思覺失調除了引起幻覺、妄想、思維混亂等正性症狀外,也會導致意志減退、失去動力、情感缺乏、社交退縮等負性症狀,更甚者會出現注意力、記憶力、執行功能等認知障礙。此外,他們也較易出現物質濫用、共病焦慮抑鬱等問題,嚴重影響生活質素。可惜,目前社會大眾對思覺失調仍存在不少誤解,導致患者面臨嚴重的污名和歧視。麥醫生舉例說,很多人認為思覺失調就等同於多重人格,或以為思覺失調患者必定有暴力傾向,甚至誤以為這是不治之症。這些都是不符事實的想法。
忽視病情可增加5.7倍機會復發
麥棨諾醫生強調,思覺失調如不及早診斷和治療,隨著發作次數增加,患者的腦功能損害會日益嚴重,病情更趨難控。研究顯示,未有依從用藥的人士復發風險度較依從治療者高出5.7倍,但臨床上僅約半數患者能夠堅持治療,建議患者要積極採取措施,提高用藥依從性,降低復發率。
「隨著醫學進步,新一代的長效針劑藥物推出,大大改善了療效和耐受性。研究顯示,長效針劑可將患者的再入院風險降低50-65%,是預防復發的重要手段。」麥醫生又引述一項針對每月注射一次長效針劑藥物及6種常用口服抗精神病藥、為期24個月的國際研究為例,結果顯示,與口服藥相比,長效針劑將復發時間平均延長超過7個月,其復發率約為14.8%,顯著低於口服抗精神病藥組的20.9%水平。
麥棨諾醫生強調,使用針劑藥物並不代表病情嚴重,長效針劑只是將口服藥物轉化成針劑形式,透過緩釋型藥理機制,有助於藥物濃度長期在體內保持穩定水平,減少因口服藥物做成的不便,及提升用藥依從性,並能準確肯定患者有接受持續接受治療,使病情穏定,減少住院問題,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質及避免污名化。
持續用藥可增加病識感
51歲的Shirley,自25歲開始便確診患有思覺失調,發病時會出現幻覺及妄想,單純望著文字都會有不同的聯想,會經常覺得其他人或電視機劇情的內容都在談論自己,不能正確地分析眼前所發生的事是真實還是虛構的世界。過去一直無法接受自己患病,經常自行停藥,結果病情反覆並經常入院。及後,醫生處方新的長效針劑作治療方案,Shirley 覺得副作用較少,而且用藥期間,藥物能真正幫助控制徵狀 減少妄想幻覺,讓她更容易察覺自己的病況,不會因而忘記服藥。
康和互助社聯會中心主任鄒長順希望藉著5月24日是世界思覺失調日,提高社會大眾對這種精神疾病的認識。他期望政府必須在政策、教育、醫療、社福、就業等層面共同努力,加強資源投放,完善服務體系。「藥物治療和心理社會康復服務必須相輔相成,讓更多患者獲得適切和持續的支援。同時,我們也要積極消除社會污名,以同理和尊重的態度去對待思覺失調群體,讓他們真正融入社區,過有尊嚴和意義的生活。」
鄒長順亦補充,康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呼籲患者即使復發,也不要灰心,要相信只要堅持治療,總有康復的一天。作為照顧者,也要懂得關顧自己的身心需要,適時尋求休息,建立界線,保留個人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