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瑜伽導師:鼻咽癌防不勝防 要定期做早期篩查
「作為一位瑜伽導師,我每天都有做運動的習慣,也很少吃鹹魚,所以真的做夢也想不到,這麼年輕的我竟然會患上鼻咽癌。」瑜伽導師Gigi在患病前和不少人一樣,以為鼻咽癌與自己不太相關。當年她被確診患有第三期鼻咽癌時只得36歲,聽到這個噩耗便立即想到無法照顧家庭和維持生計,久久不能從抑鬱情緒中自拔,後悔為何沒有早點察覺病情。事實上,不少早期癌症如鼻咽癌的病徵都不明顯,令很多人誤以為只是小病小痛,沒有多加理會,最後到病情惡化至中晚期,才驚覺需要找醫生作檢查。下文將由Gigi訴說其戰勝癌魔的故事,她期望透過自身經歷,讓大眾明白早期鼻咽癌篩查也應該包括在年度體檢中的道理。
據Gigi憶述,她當年曾出現鼻涕帶血絲,但以為只是天氣乾燥所致,未知其實這是鼻咽癌的常見病徵之一。早期鼻咽癌沒有明顯病徵,或與傷風感冒混淆,而一般人也難以進行自我鑒別;加上沒有鼻咽癌家族史的人,平常較少主動接觸鼻咽癌有關資訊,以致不少人對這種疾病一知半解。「在未患病之前,我以為要流一大灘鼻血,才是鼻咽癌的病徵,直至我的頸部有一小粒隆起物,經檢查後才發現原來癌細胞已擴散到頸部兩側的淋巴結及鼻竇的位置,屬於中晚期癌症。如果我懂得每年做身體檢查,也許可以早點確診和接受治療,抗癌的路可能會相對輕易和舒服一些。」
鼻咽癌男女均有機會患上每4位病患就有1位是女性
在不少人的固有印象裡,「鼻咽癌」只跟煙民、長者及男士有關聯,但事實上男女均有機會患上鼻咽癌。根據醫院管理局2021年最新發布的癌症資料統計數字顯示,每4位患鼻咽癌的人中就有1位是女性,發病年齡從30歲開始就有明顯上升趨勢¹。80後的Gigi與丈夫育有一對年幼子女,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但突然發現身體有異樣,然後便確診患上了第三期鼻咽癌,得知這個消息後有如晴天霹靂。
「當刻我整個人呆住了,完全沒有辦法接受這個事實。之後每天不停哭,更不想見人,不停埋怨為何上天要選中我。其實確診翌日,我已經要立即入院進行更多檢查,需要長時間留院;那天本來是由我負責接送子女放學,最後只能無奈地交由丈夫處理。我仍然記得很清楚,那時候子女不停問爸爸我在哪裡,但他甚麼也不敢說,得知後我真的眼淚直流,因為想到自己或再無能力照顧子女,看到他們長大成人、讀大學、組織家庭等等,情緒逐漸走向崩潰邊緣,不知如何是好。」
33次電療令頸部燒焦出水泡 親友成最強後盾 決意奮戰到底
在漫長的抗癌路上,丈夫無微不至的照顧、身邊的朋友和瑜伽學生都是Gigi奮戰抗癌的力量,然而這段路充滿顛簸。「醫生為我安排了6次化療和33次電療,當中的副作用令我非常難受。剛開始進行化療會失去味覺,更會不斷聞到鼻腔內的陣陣臭味,後來口腔黏膜開始破爛,出現嘔吐、食欲不振、口乾及喉嚨痛等副作用,令我有吞嚥困難,只能進食流質食物。每一次吞嚥,整個口腔都有發紅灼痛的感覺,即使簡單飲水都會很痛。我有想過放棄,但為了子女和生存,不能完全不吃不喝,這種身心俱疲的過程不斷重複折磨著我。」Gigi續說,電療的副作用還令她的頸部出現有如燒焦的痕跡,由結痂甩皮到變成水泡,最後更破爛變成傷口,日常穿衣或睡覺只有一碰到傷口就會感到劇痛。此外,日漸消瘦的身軀和脫髮的困擾,令她有一段時間失去了自信。
最終難熬的日子過去了,現在Gigi已成功抗癌,重投正常生活和工作,重掌「好媽媽」和「好妻子」的角色。Gigi認為擁有健康的體魄,是愛自己、愛家人的最佳表現,因此大眾要自覺認識鼻咽癌,每年進行身體檢查時,也需包括早期鼻咽癌篩查在內。無病能買個安心,定期了解身體即時的狀態;即使確診也能因及早發現並接受治療,降低治療難度,電療和化療的劑量和時間都有可能因此縮短,節省有關醫療費用。
認識早期鼻咽癌篩查 學會分辨新舊測試
隨着嶄新技術的出現,早期鼻咽癌篩查已成為常見的體檢項目,提供篩查服務的地方也遍佈香港、九龍、新界及離島的診所、體檢中心或私家醫院,方便市民隨時於網上或線下預約抽血。完成抽血後,只需等候3至7日就能有測試結果,過程方便快捷。
現時市面上的鼻咽癌抽血測試有新舊之分,詳見如下:
傳統「EB病毒測試」
傳統鼻咽癌測試一般分為兩種:檢驗EB病毒抗體的「血清學測試」和檢驗EB病毒DNA的「EB病毒DNA定量測試」,然而這些傳統鼻咽癌測試只針對EB病毒感染進行分析,並沒有分辨出與鼻咽癌相關的獨有特徵,當中舊式技術的假陽性率可高達40%⁽²⁾⁽³⁾,即每100個正常受測試者中,有40個人都得到錯誤的陽性報告,而他們實際上是沒有患病的,造成病人不必要的心理負擔,以及承擔高昂的額外醫療檢查費用。
嶄新的早期鼻咽癌篩查
隨著醫學不斷進步,現時嶄新的早期鼻咽癌篩查,利用次世代DNA測序技術,能更有針對性地找出帶有鼻咽癌特徵的DNA,令準確度(靈敏度)大大提高至97%,假陽性更只有0.7%⁽⁴⁾⁽⁵⁾,是一大技術突破。早期鼻咽癌篩查只需抽血,屬無創方式,這種測試沒有年齡限制,而有凝血問題或正在服用薄血丸的人士都適用。
Gigi期望告訴讀者,我們不能完全避免患上任何疾病,但只要主動留意自己或身邊人是否有出現病徵,並定期進行身體檢查,即使確診患癌也不必感到絕望;只要沉澱過後勇敢面對,定可成功擊退病魔。
了解更多早期鼻咽癌篩查:https://bit.ly/3DiFMIN
查看篩查覆蓋點及網上預約:https://bit.ly/3DkE0HK
*早期鼻咽癌篩查不建議已經進行器官移植人士、已患有其他癌症、自身免疫系 統疾病、正接受全身性糖皮質激素及免疫抑制治療的人使用。詳情請向醫護人員查詢。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並不能取代臨床醫學意見,如有任何疑問,請跟你的醫生查詢。
1:Overview of Hong Kong Cancer Statistics of 2019. Hong Kong Hospital Authority, October 2021.
2:Chang, Kai-Ping, et al. “Complementary Serum Test of Antibodies to Epstein-Barr Virus Nuclear Antigen-1 and Early Antigen: A Possible Alternative for Primary Screening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Oral Oncology, vol. 44, no. 8, 2008, pp. 784–92.
3:Tay, Joshua K., et al. “Screening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Current Strategi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Current Otorhinolaryngology Reports, vol. 2, no. 1, 2013, pp. 1–7.
4:Lam, W. K. Jacky, et al. “Sequencing-Based Counting and Size Profiling of Plasma Epstein–Barr Virus DNA Enhance Population Screening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vol. 115, no. 22, 2018, pp. E5115–24.
5:Chan, K. C. Allen, et al. “Analysis of Plasma Epstein–Barr Virus DNA to Screen for Nasopharyngeal Cancer.”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vol. 377, no. 6, 2017, pp. 513–22.
(資料及相片由客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