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A1c正常卻病情反覆?24小時持續監測儀器 全面剖析糖值波幅

撰文:謝德勤
出版:更新:

糖友要妥善控制糖尿病病情,好講求自律。不但要調整飲食及生活習慣,更要長期監測血糖水平,方能了解治療成效,好好管理病情。雖然糖化血紅素(HbA1c)為其中一個反映血糖水平的指標,但仍有部分糖尿病人,即使HbA1c數值正常,實際病情卻相當反覆。各種糖尿病檢驗指標有何不同,為何未必能完全反映病人的實際病況?現時又有甚麼方法、儀器能輔助糖友管理病症?今次邀請到內分泌及糖尿科盧國榮醫生逐一講解。

HbA1c未能反映血糖變化 新指標TIR有利長期管理病情

盧醫生解釋,HbA1c雖然為評估糖尿病的傳統指標之一,但HbA1c指數是人體血糖過去3個月的平均值,無法反映病人每日的血糖指數,難以單一數值作準,因難以了解血糖波幅和分析其走勢。「糖尿病人的血糖數值波幅可以好大,有時低血糖至只得1至2 mmol/L,但有時又會飆升至10至20 mmol/L。即使平均數值不俗,但實情(病情)卻是控制不理想。」盧醫生續指,對需要注射胰島素的一型糖尿病人,或晚期二型糖尿病人來說,單靠觀察HbA1c並不足夠,需要了解更多病人每個月血糖值的分佈情況,方能準確判斷其病情。

除了HbA1c,近年亦有新的國際糖尿病標準,如以平穩糖值時數(Time in range,TIR)作為持續監測指標。TIR反映糖友每日出現高、低血糖或處於平穩糖值多種情況的總小時數。如平穩糖值所佔時間太少,期望可透過治療,將血糖值更多時間控制於穩定範圍內。盧醫生補充:「以一天24小時計算,我們期望病人的血糖值能有7成時間維持平穩狀態,即約17小時左右。若配合連續糖值監測儀器,更可知道病人於哪些時段糖值情況特別理想或較差。一般來說,半夜因長時間沒進食會較易出現低血糖,用餐後約2小時血糖則會較高。」盧醫生認為若能同時了解病人的HbA1c和TIR指數,可更全面及有效地控制糖尿病。

CGM 24小時持續監測糖值變化 記錄14天讀數

現時市面上有不同的穿戴式連續糖值監測儀器(CGM),隨時隨地量度人體糖值,更可配合監測TIR。而且用法相當簡單,定時掃瞄傳感器便可監測身體的糖值變化。儀器自動連結智能系統,將14天內的糖值記錄儲存至雲端。既可免卻傳統「篤手指」驗血糖的痛楚,病人亦無須再每日抄寫單次檢測的結果。醫生亦有專屬電子平台參閱糖友的糖值報告,覆診時可針對14日的糖值變化和趨勢作詳細分析,從而調整治療方案,妥善管理糖尿病。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並不能取代臨床醫學意見,如有疑問請向醫生查詢。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