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歲蘇施黃患大腸癌第三期無懼化療 大腸癌五大症狀以及預防方法

撰文:
出版:更新:

現年67歲的前商台主持蘇施黃,近年經常在YouTube頻道「教煮蘇 This is So good」分享生活。她曾在2005年患上乳癌,戰勝癌症的她,但近日卻在YouTube頻道分享自己屙血,檢查後發現患有大腸癌第三期。雖然要再戰癌症,但她都仍然樂觀面對。

起初發現屙血 檢查發現是大腸癌第三期

蘇施黃拍片透露,她起初發現屙血,之後檢查發現是患上大腸癌第三期,「屙三幾日停,個幾月後又屙鮮血,但不痛。」隨即她接受手術,大腸轉角位的腫瘤切了15cm,側邊25粒淋巴也切除了,其中有3個地方有感染。醫生做完手術後檢查腫瘤是否有擴散到身體其他地方,例如骨或胸部位置,幸好最後發現腫瘤並沒有擴散。

化療前先吃為敬 無懼癌症

影片中見蘇施黃身處醫院,精神不俗。由於她很喜歡吃美食,她表示第3天就已經要求拔尿喉、鹽水,希望可以進食。另外她稱讚醫院飲食,分享自己的日常餐單。她指食物令她保持心境開朗,「我開咗刀,咁大個症,仍然笑口噬噬,臉色非常之好,最緊要心境開朗,全靠食物。」

而她也透露目前還有一個大考驗,就是她需要做化療,但她都很樂觀地面對,表示「不要緊,化療完又再吃過,我朋友說化療前先吃為敬,化療後再吃為敬。」

+3

及早發現可根治 第一期五年存活率達9成多

大腸癌是香港第二位最常見的癌症,也是本港致命癌症中排第二位。在2019年,大腸癌新症共有5 556宗,也導致2 174人死亡。大腸是消化系統的最後部份,分為結腸與直腸。有時大腸內壁細胞會不正常生長,出現息肉、潰瘍或其他形態腫塊,但這些大部份的腫塊為良性的,唯亦有小部份息肉可能發展成為惡性腫瘤,變成大腸癌。

如果及早發現並接受治療,很多大腸癌個案都可以根治。整體患者的五年相對存活率為58.2%,當中第一期及第二期患者的五年相對存活率甚高,分別為95.7%及87.3%。第三期的五年相對存活率下降至68.7%,而第四期的五年相對存活率進一步下降至9.3%。了解大腸癌的徵狀及成因亦有助及早察覺病情。

大腸癌高風險人士

大腸癌的風險因素包括飲食中的纖維含量不足、進食大量紅肉和加工肉食、缺乏體能活動、肥胖、飲酒和吸煙。以下類別人士患上大腸癌的機會較高︰

-帶有遺傳性的腸病,例如「家族性大腸腺瘜肉病」或「連氏綜合症」。

-大腸長期發炎,例如「潰瘍性結腸炎」。

-過往有大腸瘜肉。

-有大腸癌家族史,尤其是直系親屬(即父母、兄弟姊妹或子女)。

相關文章:大腸癌|肥胖飲酒7種人屬高危險族群!留心6大症狀糞便帶血要就醫👇👇👇

+4

大腸癌5大警號

早期的大腸癌或全無症狀。大腸癌的常見徵狀包括:

-大便帶血、或呈黑色、帶黏液,或直腸出血。

-排便習慣突變(持續便秘或腹瀉)、糞便形狀改變(幼條狀)、大便後仍有便意。

-無故體重下降。

-下腹不適(腹部發脹或腸絞痛)。

-身體出現貧血徵狀:手腳冰冷、疲倦、心跳加速、氣喘、面色蒼白、頭暈。

大腸癌5大警號(按圖👇👇👇)

+11

預防方法

健康的生活模式,包括多吃高纖維食物、少吃紅肉和加工肉食、恆常進行體能活動、保持健康體重及腰圍,以及避免飲酒及吸煙,可預防或減低患上大腸癌的風險。

大腸癌預防貼士(點圖👇👇👇)

+5

相關文章:【大腸癌】大便見血或已大腸癌後期!5大症狀忽然貧血易倦要就醫

資料來源:https://www.cancer.gov.hk/tc/hong_kong_cancer/common_cancers_in_hong_kong/colorectal_cancer.htm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