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退化| 置換牛津半膝人工關節 快速恢復日常生活與運動

撰文:專科醫生
出版:更新:

62歲活躍好動的彭女士因雙膝關節嚴重退化,需要長期服用止痛藥及使用拐杖助行,最後接受骨科醫生建議,進行新型牛津半膝人工關節置換(簡稱牛津膝)她於術後四星期已行動自如,約三個月就能重返羽毛球場,重拾運動的樂趣。

根據病人退化程度 制定個人化治療方案

骨科專科郭嘉邦醫生解釋,每位病人的關節退化程度不同,現今趨勢是針對每位病人的情況,制定個人化治療方案。膝蓋的結構可比作成房間,分內室、外室和前室三部分而關節退化的程度可分為單室型、雙室型及三室型。個人化治療就是因應患者膝關節的退化程度,去進行針對性治療。

從前,無論膝蓋磨蝕的程度有多少,範圍屬於單室、雙室或三室型,醫生都會建議病人進行全膝關節置換手術,即將整個膝蓋換上人工關節。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如關節退化只影響內室,病人現時可選擇牛津半膝人工關節(簡稱牛津膝)。手術是以研發的機構牛津大學作命名,於2018年引入香港。牛津膝手術會只更換退化了的內室,並保留不受影響的部份。好處是保留健全的骨骼和韌帶,傷口較小,復原較快。

活躍好動或長期病患者俱適合

郭醫生表示,雖然牛津膝好處多,但仍有不少病人會問:不是應一次過換掉所有關節,免除後患嗎?「其實,保留健全的組織是有原因的。首先,膝蓋關節有四條主要韌帶,分別是內外側韌帶,和前後十字韌帶,如做全膝關節置換,很多時前後十字韌帶都會被切除,只保留內外側韌帶,而天然的屈膝動作除屈曲外,膝關節需要帶一點旋轉,這方面就要靠前後韌帶才做得到。因此,手術時如能保留所有韌帶,有利於術後關節的活動幅度和順暢度。」

此外,牛津膝置換手術使用了原理跟半月板相似的滑動式墊片,構造可緊貼大腿骨部件前後滑動,壓力分佈會較平均,令關節更加耐用。牛津膝的活動幅度較高,感覺較自然,尤其適合活躍好動的人士,同時因手術傷口小,可減低大量出血的風險,對年長患者亦有好處。此外,因復原時間較快,也適合想一次過更換兩邊膝關節的病人。術後病人需根據醫生及物理治療師的建議做復康運動,慢慢恢復關節能力。

換牛津膝需符合四大條件

牛津半膝置換有以上好處,但並非所有病人都適合進行。郭醫生指出,病人需符合四大條件:1)膝蓋活動幅度要良好;2)腳部畸型(即O型腿)不能太嚴重;3)退化只在內半室;4)韌帶要健全。如不能滿足以上條件,全膝關節置換可能會較為適合。

很多人都會關心,更換牛津膝後是否就可一勞永逸。郭醫生坦言,牛津膝壽命一般超過十五年,但和所有人工關節一樣,術後需定期覆診,如有問題可及早發現及處理。

總括而言,牛津半膝人工關節置換跟全膝關節置換都各具優勢,適用於不同的關節退化情況。病人應多跟主診醫生了解及商討,以制定最適合自己的個人化治療方案。

(PM-PAI-22-123001)

左邊為單室型退化模型,右邊為雙室型退化模型,紅色部份為軟骨流失範圍
左邊為牛津半膝關節模型,右邊為全膝關節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