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症|大拇指疼痛或患上「媽媽手」!專家拆解徵狀+教你1招自測

撰文:醫師Easy
出版:更新:

一拿起手機,大拇指近手腕位置就感到疼痛?極大可能是患上「媽媽手」!其實「媽媽手」的情況相當普遍,亦不是女性的專利;長期過度使用拇指或手腕的人士都有機會患上,腫脹不適感更會影響日常生活。本文特意邀請到王醫師,為大家剖析「媽媽手」的徵狀,並講解自我檢測及舒緩、治療之方法。

「媽媽手」為都市常見痛症 哪類人士是高危一族?

「媽媽手」是一種常見的都市痛症,正式學名是「狹窄性肌腱滑膜炎」,坊間又稱作「狄奎文氏症(De Quervain’s Disease)」。王醫師解釋,由於患者反覆使用大拇指或手腕的動作令肌腱受壓逼,繼而引起發炎腫脹。之所以稱作「媽媽手」,皆因家庭主婦或新手媽媽需要抱嬰兒、做家務,而洗衣服、扭毛巾、使用菜刀等動作,需使用拇指及手腕的力量;長期用力過度使用拇指或手腕,便會導致慢性勞損,出現「媽媽手」的機率也比較高。

她補充,「現時多數港人都習慣單手使用手機或平板電腦,大大增加對拇指肌肉的負擔。即使不是上述兩類高危人士,只要經常用力伸展或高度集中使用手指、手腕,亦有機會患上「媽媽手」,如:高爾夫球選手、電競選手、髮型師便是高危一族。」

「媽媽手」是一種常見的都市痛症,正式學名是「狹窄性肌腱滑膜炎」,坊間又稱作「狄奎文氏症(De Quervain’s Disease)」。由於患者反覆使用大拇指或手腕的動作令肌腱受壓逼,繼而引起發炎腫脹。(圖片:Shutterstock)

「媽媽手」痛楚或蔓延至手臂 影響日常生活

王醫師表示,一旦患上「媽媽手」,用手腕、姆指側握物時,會出現無力、疼痛、繃緊、腫脹的感覺,更無法進行扭毛巾及寫字等動作,靜止時也會感到痛楚;嚴重者會造成肌腱黏連, 產生腱鞘囊腫。如壓逼到手臂的神經,大拇指及手腕的活動能力也會受到限制,食指會感到麻木或抽痛;觸碰到手腕某一點會有類似觸電感傳到手指頭。這些徵狀通常在早上最為明顯,活動後痛楚會明顯減輕。

假如不以理會和進行適當的治療,疼痛會逐漸蔓延至整個拇指甚至延伸至前臂部分,令人無法自如活動,甚至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

如何得知患有「媽媽手」?專家教1招自我檢測!

王醫師指出,如出現相關疑似徵狀,可以在家利用「芬可斯坦測驗」(Finkelstein Test)自我檢測是否患上「媽媽手」。首先把4隻手指包裹著大拇指,然後像緊握拳頭,拉動手腕並向下伸展。

假如大拇指根部感到非常疼痛,代表患上「媽媽手」的機率很高,但王醫師亦提醒,以上方法只是初步了解手部狀況,結果僅供參考;因為疼痛也有可能是其他問題導致,例如腕管綜合症等,所以一旦發現有不尋常的情況,最好找專業醫師作進一步的檢查和治療。

如出現相關疑似徵狀,可以在家利用「芬可斯坦測驗」(Finkelstein Test)自我檢測是否患上「媽媽手」。(圖片:Shutterstock)

中醫如何治療「媽媽手」?

治療「媽媽手」有多種方法,包括:手法治療、運動治療、針灸治療等,視乎患者疼痛情況及程度而定。使用冰敷、護腕、貼布或能輕微緩解疼痛。王醫師引述自身診症經驗指,「若患者準時覆診,接受適當治療方法配合休息及服用中藥調理,遵照醫囑,一般都有良好的效果,恢復期亦不會太長。」

預防勝於治療 從根源改善「媽媽手」問題

要預防「媽媽手」,在日常生活中應多注意手部用力的姿勢及避免過度使用拇指、手腕肌肉。比如新手媽媽抱嬰兒時,應盡量以手掌五指分攤嬰兒的體重,避免只用虎口和大姆指的位置承受所有重量。而需要經常使用手機、滑鼠的人士,平常應多讓大姆指跟手腕進行休息,以免過度受力。

另外,適量按摩及拉筋運動可有助伸展相關肌腱,減少手指手腕不適。只有從錯誤姿勢進行糾正,才能從根本改善「媽媽手」問題。

新手媽媽抱嬰兒時,應盡量以手掌五指分攤嬰兒的體重,避免只用虎口和大姆指的位置承受所有重量(圖片:Shutterstock)

王醫師最後提醒,有些人會認為手部疼痛很平常,過一會就可自行痊癒而置之不理,但其實情況可能會進一步惡化。輕視「媽媽手」的後果可大可小,嚴重者更需做手術治療,如果發現手部持續疼痛,愈早發現求醫,才可達至有效治療。

王菊蘭醫師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