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丨B型腦膜炎雙球菌 嬰幼兒感染風險最高 醫生籲勿輕視

撰文:醫師Easy
出版:更新:

9月開學季,一眾莘莘學子回到校園生活,家長除了應對子女的學業外,亦要當心各種傳染病肆虐!現在正值流感季節的高峰期,要特別留意流行性感冒入侵之外,B型腦膜炎雙球菌的入侵也不容忽視,隨時無聲無息威脅初生嬰兒、幼童的性命!本文請來了家庭醫生張國威醫生為我們講解B型腦膜炎雙球菌到底是甚麼一回事、為何嬰幼兒感染風險較高,以及預防方法。

腦膜炎雙球菌高危一族有哪些? 嬰幼兒患病率最高

張醫生指出,B型腦膜炎雙球菌會潛伏於鼻咽內,透過飛沫或接觸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而傳播,一旦入侵身體,會引致入侵性腦膜炎及敗血症等,初期病徵與感冒類近,在24小時內急速惡化,並危害性命!

初生嬰兒、幼童、青少年、外遊人士都是患上腦膜炎雙球菌的高危一族,當中初生嬰兒和幼童患病率最高,因為他們免疫系統尚未成熟,接觸到病菌就很容易受到感染,加上嬰幼兒不懂表達自己的身體狀況,徵狀亦不明顯,起初可能只是胃口欠佳、持續哭鬧、不想玩耍,父母難以察覺,最終延誤治療,導致腦部受到永久損害。

嬰幼兒感染了腦膜炎雙球菌後,因為不懂表達自己的身體狀況,徵狀不明顯,父母亦難以察覺,最終延誤治療,導致腦部受到永久損害。(圖片:Shutterstock)

B型腦膜炎雙球菌病例有上升趨勢 切勿掉以輕心

根據衛生防護中心的資料顯示,2018年香港腦膜炎雙球菌感染個案共10宗,當中有一半個案都屬於B型,而2019年香港腦膜炎雙球菌感染的發病數字創十年新高,達14宗。2023年,單是首8個月已有錄得5宗個案,當中5月至8月更是連續發現確診個案, 實在不容掉以輕心。

2歲幼兒社交接觸疑增加感染風險

幼兒免疫系統未完全成熟,抵抗力不足,開學後,社交接觸增加,嬰幼兒衛生意識不足,加上好奇心,喜歡到處觸碰,病菌很容易在玩耍時,透過唾液、飛沫、觸摸口鼻傳播,增加感染風險。另外,事實上很多成年人會帶有B型腦膜炎雙球菌,據統計[1],有十分之一人口是長期帶菌者,青少年和年輕的成年人帶菌的比例最高,只是在沒有進行病菌檢測下難以察覺。由於成年人免疫功能較嬰幼兒佳,即使接觸到病菌也難以受感染,問題在於帶有病菌的成年人在接觸嬰幼兒時,就會將病菌傳播給他們,因此2歲幼兒感染B型腦膜炎雙球菌風險最大。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2],每10個患者,就有一個死亡,當中10至20%會留下永久後遺症,包括腦部智力受損、失聰、失明、截肢。一個不留神受到感染,影響一生,甚至危害性命。

張國威醫生指出,要預防B型腦膜炎雙球菌,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種疫苗,最早可於嬰兒2個月大開始接種,視乎不同年齡需合共接種2至3針,才能全面發揮效用。在香港,各診所早有提供腦膜炎雙球菌疫苗接種,2- 3 歲接種疫苗保護率可達97-100 %[3],詳情可向醫生查詢。

部分國家可免費接種B型疫苗 附各國比較表

目前,香港並未將B型腦膜炎疫苗列入兒童免疫接種計劃內,家長需自費為嬰幼兒接種以減低感染風險,雖然香港感染腦膜炎的個案較低,但此病的嚴重性絕對不容輕視。在外地,腦膜炎雙球菌感染發病率都比香港高,而B型腦膜炎疫苗在歐美澳洲等地方更是納入疫苗接種計劃,部分學校如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及史丹福大學等逾200間高等學府,均建議或要求學生必須接種B型腦膜炎雙球菌疫苗。

部份國家將腦膜炎雙球菌疫苗列為必要接種,並提供免費接種。(資料來源:https://bbvaccine.com)

張醫生呼籲,新冠疫情進入復常階段,但家長亦不能鬆懈,仍需提高警覺,小心各種病菌在開學季活躍起來,平日需注意個人衛生,保持清潔和留意身體變化,嬰幼兒最好是接種疫苗最為安全。

家庭醫生張國威醫生

[1] Meningococcal Disease Causes and How It Spreads | CDC(accessed Sep. 21, 2023).

[2]Meningitis (who.int) (accessed Sep. 21, 2023).

[3]Bexsero - Immunisation Advisory Centre (immune.org.nz) (accessed Sep. 21, 2023)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