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千年大計」 分擔首都職能望與深圳浦東三足並立

撰文:崔德興
出版:更新:
河北省安新縣(雄安新區其中一部份)。(新華社)

日前,中共中央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與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相提並論,更稱之為「千年大計、國家大事」。官方通知顯示,雄安新區對於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調整優化京津冀城市佈局和空間結構,培育創新驅動發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意味北京政治、行政、軍事以外的首都職能都可能遷往雄安,尤其是教育、科研、商業和非金融等行業,用以緩解北京在人口、交通、資源等方面的壓力,同時促進北京周邊地區發展,帶動區域經濟發展,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開發的新模式。

地處京津冀腹地 被賦予七項重點任務 

據了解,雄安新區規劃範圍涉及河北省雄縣、容城、安新3縣及周邊部分區域,以特定區域為「起步區」先行開發,面積約100平方公里,中期發展區面積約200平方公里,遠期控制區面積約2000平方公里。雄安新區地處北京、天津、保定腹地,與京津兩市中心距離相約,僅130公里左右。

雄安新區籌委會及臨時黨委目前已經成立,並由河北常務副省長袁桐利擔任臨時黨委書記,河北煤炭工業安全管理局局長劉寶玲任副書記兼籌委會主任。袁桐利曾任天津濱海新區區委書記,對建設新區有豐富經驗;劉寶玲在河北工作多年,曾任保定市副市長,熟悉當地情況。

此外,曾擔任深圳市長7年,履新三個月的深圳市委書記許勤日前調任河北副書記,或將以其治理深圳經濟發展的經驗,推動雄安新區建設。

雄安新區更被賦予七個方面的重點任務:一是建設綠色智慧新城;二是打造優美生態環境;三是發展高端高新產業;四是提供優質公共服務;五是構建快捷高效交通網;六是推進體制機制改革,激發市場活力;七是擴大全方位對外開放,打造對外合作新平台。

位於河北省容城縣的白洋淀高鐵站。(新華社)

大學或首當其衝遷入新區

目前,作為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北京正面對資源過份集中、人口超負荷、交通堵塞等種種問題。為解決問題,一直有傳中央有意「建立副都」甚至「遷都」。而這次建立雄安新區,目的正是分擔首都功能,並在此基礎上,激發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能,推動京津冀創新發展。

有分析認為,和浦東、深圳相比,雄安新區缺少水運和充足的淡水供應,難以大規模發展工業;北京的行政機關和軍事指揮機構也不會搬遷。因此,教育、科研、商業(非金融)等行業可能最主要的遷入目標,大學或「首當其衝」,而清華大學可能會成為第一個遷入雄安新區的樣板學校。

確實,北京是中國名校的集中地,擁有8所「985工程」(內地建設一流大學而實施的教育計劃,一共39間)大學和26所「211工程」(建設「重點高等學校」和「重點學科」的教育計劃,一共112所)大學,數量遠超其他省市,搬遷大學入雄安新區確有一定可能性。

雄安新區七個方面的重點任務。(新華社)

專家:擺脫北京式利益格局,成為改革發動機

內地國家與城市競爭戰略研究專家羅天昊亦在網上撰文分析指,雄安新區以「突襲」的方式宣布,其中大有深意,又指新區首次在國家層面被表述為「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當中有多個重大戰略使命。

羅天昊指,中央「聲東擊西」,明確雄安為首都副中心,通州為北京副中心。「副都」用以分散首都政治經濟風險,穩固國都,畢竟北京資源過份集中,所有的中央機關都在北京,100家國企中有超過80家在北京。「一旦有變,後果不堪設想。」

羅天昊又指,京津冀協同發展一直未能徹底完成,兩直轄市和河北省一直難以協調。而本次設立雄安新區,實際上等於為河北「加持」;調深圳市委書記進河北,亦有加大河北發展力度之意。未來,與京津、河北發展權限和力度基本對等,有利徹底落實京津冀發展計劃。雄安新區定位甚至高過濱海新區和重慶兩江新區,寄望於與深圳浦東三足並立。

羅天昊強調,中國國內利益集團勢力強大,而且階層固化的趨勢明顯。雄安新區的設置有利打破這種利益格局,擺脫既有利益牽制,創造新的改革氛圍,開創新的局面。而且,京津滬等直轄市最近幾年,在很多領域改革落後,比如戶籍制度改革,教育醫療改革等領域,不是領先全國,而是落後全國。「雄安新區將擺脫北京式利益格局,一片荒原好縱馬,銳意改革,成為新的改革發動機。」

雄安新區規劃範圍涉及河北省雄縣、容城、安新3縣及周邊部分區域,距離北京、天津中心僅一百多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