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日本.說佛教】那一場千年東渡

撰文:朱珏瑾
出版:更新:
10 年間,鑒真 5 次嘗試東渡日本,劫數歷盡,卻均以失敗告終。風浪中有的是 喪命的弟子和沉入大海耗盡心血抄寫的經文……彼時的鑒真 64 歲,已雙目皆盲……兩年後,鑒真又一次從 揚州出發,這第 6 次東渡,總算得以抵達日本,令佛教從此在日本興盛。
朱珏瑾
來自奈良唐招提寺的天平香。

家裏有一盒我很喜歡的瓊花線香,叫天平香。夜晚看書時,經常都會在桌邊點上一枝。在佛教中,香是打坐的時記,香灰便是時間的灰燼,有種平淡的深刻。

這天平香來自供奉着鑒真大和尚的奈良唐招提寺。而瓊花,亦是鑒真故鄉揚州的名花。我曾在 4 月的揚州見過,滿街滿巷皆是,大朵大朵,開得隨意又泠冽,那時才第一次覺得,原來「白」也可以這麼豔。

花不及揚州姿采 卻有揚州花不懂的哀美

其實至今只到過唐招提寺兩次,但那條路無論如何卻像小時候走慣了的屋後的路一樣,連細節都可以記得清清楚楚。

搭近鐵橿原線在尼ヶ辻(Amagatsuji)下車,出了站便是視野開闊的田間小道。道左是一條長長的鐵軌,埋在低矮的草叢中。右手則是一汪清湖,湖中央奉着垂仁天皇陵。因為開闊,走在路上總有風迎面吹來,帶着湖水澄透的氣息,撫過野草, 好像順着軌道就能吹到很遠的地方。

一直往前,便是唐招提寺了。

唐招提寺庭園。

供奉着鑒真坐像的禦影堂及庭園各處栽種着瓊花。每年 4 月至 5 月間,滿庭花開。雖不及揚州的姿采,但這深情又遙遠的呼應,在我眼中,自有 一份仿佛生生世世長在揚州的瓊花不會懂得的哀美。人或許有一日會離故土愈發遠去,越過萬水千山,植物卻始終記得它原本的時節和姿態。

1300 多年前的唐時代,55 歲的鑒真仍在揚州大明寺出家,兩位隨遣唐使而至的日僧榮睿與普照想尋求一位中國高僧東渡弘法。

  可誰願意去呢?

滄海淼漫,無人願往。唯鑒真開口:

「是為法事也,何惜生命?諸人不去,我即去耳。」

東渡弘法 一響千年

10  年間,鑒真 5 次嘗試東渡日本,劫數歷盡,卻均以失敗告終。風浪中有的是 喪命的弟子和沉入大海耗盡心血抄寫的經文。

天地無情嗎?何等無情,何等幻滅。

唐招提寺。

彼時的鑒真 64 歲,已雙目皆盲。普照離去,榮睿已逝。兩年後,鑒真又一次從 揚州出發,這第 6 次東渡,總算得以抵達日本,令佛教從此在日本興盛。

鑒真的故事在我心中多年,卻未曾想在唐招提寺見到鑒真坐像的剎那,仍感到眼前一熱,忽就有淚湧上。

唐招提寺。

人身難得,正是如此「難得」,才有這樣壯烈的摒棄,踏上逐浪的道路,甘願落入陰影,獻身於光明。

消亡是否意味着結束,是人長久以來好奇又惶恐的疑問。人能創造各種各樣比生命更長久的物件,但我們既無力讓自己永生,也無法就此詢問那些業已離開的生命。

鑒真就合眼坐在那裏,不動,不言。站在這延續了千年的迴響中,終於讓我確信,一切皆留下痕跡。

絕少有人會如他那樣活過,但周而復始的生活,也要時刻告訴自己,如今黑夜就要降臨,你仍要不停前行,仿佛是才剛破曉的清晨,也像那最後的夢境。

 

(文中所有相片由作者提供。)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