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電影】在茅崎,尋找小津安二郎

撰文:朱珏瑾
出版:更新:

10幾年前,看Wim Venders的紀錄片《尋找小津》,鏡頭中一閃而過小津的墓地,黑色大理石墓碑上獨獨一個「無」字讓我印象深刻。尤其在那個「尚未見過世面」的年紀,感受到了超出想像的震撼。

茅崎館外部

小津葬在鐮倉市的圓覺寺。雖說碑上是刻著「無」,但在那一小片墓地中,卻永遠是祭品擺得最多最熱鬧的。全世界的影迷都抱著朝聖般的心情來到這裏,留下一束花或是奉上一樽酒。即便中間隔了超過50年時間,也彷彿與偶像「零」距離接觸到了。

在鐮倉附近,還有一個和小津關係很深的地方叫茅崎。它距東京大概60公里,JR一個小時車程。

來看小津的日記:

「我常和野田高梧一起寫劇本,窝在茅崎一两個月,我們的酒量、喜好的菜餚,還有熬夜晚起等習慣幾乎一致。」

日記中提到的「茅崎」,便是開在茅崎市內,如今仍營業的和式旅館茅崎館。

小津初至茅崎館是1937年,他住在本館二階二番不大的一間客房。之後他應召入伍。兩年後從戰場歸來的他再次住進了茅崎館,並在這裏寫出了他的絕大部分戰後電影,包括《宗方姊妹》,《東京物語》,《早春》,《麥秋》,《晚春》,《茶泡飯之味》等。

小津客房內部

他過著什麼樣的生活?

早上起來在澡堂慢慢泡澡、剃鬚,吃過早飯後,就與邀請來共同生活的編劇一起到海邊散步。有很多電影的主題就是在這散步的過程中一點點聊出來的。

那時前來拜訪小津的客人眾多,他喜歡把火盆、茶櫃、炊具等都搬回房間,親自做飯給客人吃。對於那些特別看重的朋友,他會請他們吃自己發明的獨家「咖喱壽喜燒」——在燉好的壽喜燒中撒上咖哩粉。

在這間二番客房內的屋頂上,至今還殘留著當時做飯飄出的油煙漬。

小津曾寫過:

「高興就又跑又跳,悲傷就又哭又喊,那是上野動物園猴子幹的事。笑在臉上,哭在心裏,說出心裏相反的言語,做出心裏相反的臉色,這才叫人吶。」

他一生過著簡素的單身生活,不厭其煩地,認真吃飯、做飯、洗澡、散步,在這單調中,寫出了人世最真實的矛盾複雜。

每個人都嚮往做塔尖上的獨一無二,但最終,免不了週而復始的平凡。沒有跌宕起伏,沒有怒放,沒有傳奇,有的只是在笑容下深埋的內心,某些忽然驚醒的夜,和一場又一場聚了又散的來來往往。

在小津的房裏住了兩晚,不言不語,日後想起,仍是感到眷戀。小津早已離開,那留在電影裏的情感至今依然在與我們對話。

千百年來,周遭一切都在發展,人在情智上卻並沒有更多進步和變化。每每想到這裏,總有種莫名的安心。如果世上真的存在恆常雋永,比起生命的延續,我想精神的共鳴會更與之接近。

茅崎海邊
(上述相片由作者提供,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