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兩女學者殊榮加身 科研「玻璃天花板」正在碎裂?

撰文:凌俊賢
出版:更新:

2018年諾貝爾獎可謂離不開女性的一屆:瑞典學院因性醜聞讓文學獎要延後一年頒獎;反性侵運動#MeToo發起人伯克(Tarana Burke)是和平獎大熱之一;斯特里克蘭(Donna Strickland)及阿諾德(Frances H. Arnold)兩名女科學家先後獲物理學及獲化學獎殊榮。
她們殊榮加身,讓學界有聲音認為,表彰女性學者成就的重要性正在提升。不過綜觀諾貝爾獎多年歷史,近600次頒獎中僅有50名女性獲獎,而與科學領域相關的女性得主只有19位,可見想要打破這個「玻璃天花板」仍有漫漫長路要走。

斯特里克蘭憑藉激光物理學研究成為史上第三位獲物理學獎女性;美國生物科技學者阿諾德則在一日後以研究酶的演化成為歷來第五位獲化學獎的女性。對於能打破近55年來女性在物理學領域的沉靜,斯特里克蘭強調「我們需要表揚女性物理學家,她們就在這裏。我很榮幸成為其中之一。」

斯特里克蘭強調自己一直以來受到公平對待,不過事實是在諾貝爾委員會宣布她獲獎前,她連在維基百科中擁有屬於自己的一頁的資格亦沒有。同是今屆獲獎的阿諾德則坦言,自己開始研究工作時曾被不少學者看輕。她憶述,有人嗤之以鼻地質疑她的研究,指她的做法與男性學者有異。

不少人有「女生擅文,男生擅理」的固有想法。在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前幾天,一名男性物理學家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講話中稱「物理是男人一手打造」。由此可見,性別歧視在學術界並不是什麼新鮮事。

諾貝爾物理學獎:斯特里克蘭成為55年來奪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女性,她10月2日接受諾貝爾委員會電話訪問時臉上露出燦爛笑容。(Twitter照片)
諾貝爾化學獎:美國女學者阿諾德(Frances H. Arnold)首次實現酶定向進化而獲得殊榮,她亦是第五名榮獲化學獎的女性。(VCG)

歷來僅19名女性

諾貝爾獎評審則聲稱他們不會在選擇得獎者時考慮性別因素,不過數據顯示,1901年至2017年間,892名獲獎人士中僅有48人是女性,即使加上今年的斯特里克蘭及阿諾德,亦只有50多女性,佔得獎者人數約5%。這些獲獎的女性中,大部分人是得到和平獎或文學獎,僅有一人獲經濟學獎,以及19人獲授予物理學、化學獎或醫學獎。

對於這種女性在科研領域一直「沉靜」、成就不如男性的情況,不少學界人士相信,這並非因為女性能力稍遜,而是跟制度及環境有關。不少女科學家均在實驗室面對性別歧視以及同工不同酬的困局,阻礙她們的研究工作。

科研領域的「玻璃天花板」

劍橋大學生化工程教授歐文斯(Roisin Owens)指出,在科研領域中有能力的女性學者人數,其實與男性大同小異。不過當她們當中能往上爬,或是成為教授的比例僅有三成,有些領域甚至只有一成。她們在過程中面臨歧視、家庭等一些男性不太可能遇到的問題,而這些問題有如可以往上望卻無法衝破的「玻璃天花板」,逼使她們無奈退出或放棄科研。

女性在職場上被看輕或被低估情況,也可見於學界。耶魯大學物理學教授烏里(Meg Urry)指出,物理學界的女學者早已察覺自己的待遇與男性不同,而有色人種女性面臨的問題更嚴重。她們認為,科學界在近40年才開始漸漸歡迎女性,並呼籲研究機構採取更多行動修補這種差異。

事實上,今屆並非最多女性獲諾貝爾獎的一屆,2009年有破紀錄的5名女性獲獎,她們分別囊括醫學、化學、經濟學及文學獎,是女性最豐收的一屆。不過9年後的今日,人們已愈來愈關注女性在各角方面的權益。希望這兩個彌足珍貴的諾貝爾獎,有助各界進一步正視問題。讓我們期待在往後的日子,學者們不分性別或種族,能在不同的科研領域中盡情發揮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