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班公湖對峙解讀中印新一輪衝突的戰術訊號

撰文:茅岳霖
出版:更新:

從8月下旬到9月初,中、印武裝力量在西部邊境的對峙還在繼續。駐紮在拉達克的印軍第14集團軍已緊急調出坦克部隊在楚舒勒外緣佈防,並與曼冬錯西岸的解放軍坦克、炮兵遙相呼應。

幸而,這次對峙在前96個小時裏就形成了雙方瞠目相見、劍拔弩張卻不發一槍一彈的基本態勢。除去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麾下直屬情報機構的特種部隊在行動中造成人員死傷之外,多年來在鬥拉特別奧裏地(Daulat Beg Oldi, DBO)、班公湖岸等地等地面面相覷的中印兩軍甚至只是打個照面就彼此分開了。《印刷報》(the Print)等印度媒體甚至趁機披露稱兩軍之間有用於交流的「戰術訊號」。

在中印前沿升温之際,印軍也在厲兵秣馬,點擊看大圖

+5

到9月3日後,來自新德里軍政大員們的動向也進一步展示此次風波頗有良性轉向的機會。譬如印度外長蘇傑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即在該國智庫「觀察家研究基金會」(ORF)的視訊會議中強調,稱自己將在10日的上海合作組織(SCO)莫斯科峰會上和中國外長王毅商談要事;次日,印度媒體亦發表照片,展示印度防長辛格(Rajnath Singh)與中國防長魏鳳和等人一同舉行會晤,印度陸軍參謀長(即總司令)納拉萬(M.M. Naravane)將軍還在視察一線後稱「確信可通過談判解決中印對峙問題」。

但環顧印方言論,外界也能看出明顯的問題。譬如就在蘇傑生9月3日的發言中,他一方面強調「當務之急是兩國達成和解」,另一面則稱「雙方都不應該改變現狀」。當印方指責解放軍在2020年4月前出加勒萬河谷是「改變現狀」之際,印方同樣需要注意自己的責任:隨着莫迪當局在2019年8月5日廢除印度憲法第370條,軍管查漠與克什米爾地區,其內政部長沙阿(Amit Shah)還宣布中國控制的阿克賽欽地區為印度領土,新德里就已在拉達克地區埋下了誘發衝突的「定時炸彈」,解決問題的關鍵也由此落到了新德里一側。

是誰先改變現狀?

從2019年8月中旬開始,隨着莫迪派遣7萬軍警進入印控克什米爾,進而將包含中印爭議領土的拉達克地區「劃為國有」,中印之間的矛盾也應運而生。這一點也是印方單方面改變中印西部邊境問題現狀的起點。

北京在克什米爾問題上呈現中立態度,但中國也堅持對喀喇崑崙走廊、巴里加斯、阿克賽欽的主權。當新德里藉分拆印控克什米爾之舉,將包含巴里加斯等地的拉達克也強行轉化為印度領土時,這種現狀就令到中方不快。中國外交部在2019年8月6日就指「印方將中印邊界西段的中方領土劃入印行政管轄範圍」、「這一做法不可接受,也不會產生任何效力」。此等發言已顯出了印方此舉的嚴重程度。

北京和新德里的觀察家們試圖相信新德里在克什米爾問題上不會展現對北京的惡意。因為莫迪曾在2019年6月的上合組織峰會期間,專門向北京強調「印方願同中方密切高層交往,加強戰略溝通,在廣泛領域推進雙邊關係,拓展兩國合作新領域,妥善處理好兩國間分歧」。

新德里的外交行動似乎也證明這種「誠意」是存在的。同年8月8日,蘇傑生飛赴北京,專門強調印方此舉「不產生新的主權聲索,不改變印巴停火線,也不改變印中邊界實際控制線」。這種不破壞局部環境的表態,似與中方在中印西部邊界問題上的需求相契合。到10月11日,在中印高層緊鑼密鼓地安排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又與印度總理莫迪在南印度重鎮金奈見了一面。這種局面也讓中印間的觀察家們放下戒心。

遺憾的是,新德里一側終究還是在拉達克問題上展示了明確的目的。雖然蘇傑生強調雙方在拉達克不會產生新矛盾,但雙方的老問題至今也仍未解決,更不用說印方還藉軍管克什米爾、直轄拉達克之際將其惡化了。

+1

早在2019年8月6日,印度執政黨「印度人民黨」(BJP)黨魁、現任內政部長沙阿即在下議院發表講話,強調包含吉爾吉特-巴爾蒂斯坦(即巴控克什米爾地區)、阿克賽欽等地的克什米爾地區悉為印度領土,都是印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沙阿本人還稱「為保衛領土甘願犧牲」。

至9月下旬,印方還在印控藏南地區藉「雪山勝利」(Him Vijay)演習,試驗其為中印邊界地區準備的「綜合戰鬥羣」(IGB)的作戰效能。

到當年10月22日,印度辛格、國防參謀長拉瓦特(Bipin Rawat)還前往一線,為印軍在什約克河上的建橋行動加油助威。拉達克等地的BJP黨組織也多次發表請願,要求印方「收復」阿克賽欽。相比之下,解放軍在2020年4月後的各種行動都只能算後發制人。

在危機與轉機之間

直到2020年5月前,北京一直相信新德里在中印西部邊境問題上的態度是穩健的。雖然雙方邊防人員於2013年在阿克賽欽實控線一帶展開過聲勢浩大的「帳篷對峙」,但這場對峙也定下了非暴力的基調。

兩軍直到加勒萬河谷夜戰之前,在每年百餘次邊境對峙中都採取非暴力或低烈度對抗模式。雙方的衝突包括拳腳、橫幅、口哨、標語牌,這種「冰點下的對峙」甚至一度因此轉向行為藝術。

畢竟,根據中印在2018年11月第21次邊境談判的結果,北京與新德里已經「就進一步加強邊境地區信任措施建設、妥善管控爭議和邊界問題解決框架進行了深入溝通,達成重要共識」。這意味着北京與新德里在中印西部邊境上在多年來正逐漸採取相對温和的「尊重實控線」的原則,進而把更多的問題留給雙方處理邊境談判的外交人員。

遺憾的是,當BJP當局已經在2019年8月確定了對阿克賽欽的態度,進而發起了對拉達克東部地區的大規模工程活動時,新德里就已經在一年前開始了對北京的進攻。新德里已經親手為中印問題設置了為期一年的「定時炸彈」的今天,莫迪當局面前的問題也顯得越發越嚴重。

北京試圖相信莫迪當局在中印問題上的穩健傾向,但實情可能存在偏差。(美聯社)

幸而,已有印度學者指出,即便是在當前兩軍大兵壓境的環境下,莫迪當局似乎仍有幾種解決危機、拆除「定時炸彈」的方式。

首先,莫迪可以通過電視和媒體提等管道提醒印度公眾,強調中印對實際控制線(LAC)解釋不同;其次,新德里可以宣傳中印前方巡邏隊之間的非暴力和平對峙才是常態,以此淡化印度民間對抗;再者,雙方還可以利用蘇傑生與王毅之間的最高級別會談,藉此平復北京情緒。

說到底,北京與新德里之間的政治、經濟的緊密聯繫仍將讓局勢轉向相對平穩。且印度在原材料和成品供應方面對中國的依賴仍然太高。印度約45%的電子產品、90%的手機零部件、65%至70%的成藥中間體、三分之一的機械和近五分之二的有機化學品進口自中國。這讓很多分析人士至今仍認為中印大勢雖緊張,但並非致命。而兩國結束拉達克的對抗,並確保近期的和平也將具備可能。

狂熱的印度民眾不僅僅當街焚燒中國製造的商品以泄憤。他們也在社交媒體上支持當局封禁中國遊戲、手機應用軟件等活動。(Getty)

但總的來說,2020年的非常時期終究與和平年代存在較大差距,這種現狀正如蘇傑生所言,即「中印問題更困難的部分是近期才出現的」。

目前,印度國內新冠疫情已失控;印度統計和計劃實施部也確認印度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萎縮23.9%,幅度大於預期,部分經濟觀察家甚至認為印度經濟的實際GDP萎縮程度應超過30%。在水災、旱災及蝗災同時侵襲的北印度,甚至出現了相當範圍的饑荒。

相對於北京在中印邊境地帶上明確的底線,即維持1962年佔領線的訴求,印度一側的關切點正在逐漸變得模糊起來。印軍在前方的「勝利」,或許可以提振一下數億印度民眾的士氣。從這裏看去,印方帶着軍事和政治目的,繼續向中印對峙一線調動部隊也將成為某種可以預料的事情。

上文節錄自第230期《香港01》周報(2020年9月7日), 文章原題《從班公湖對峙解讀中印新一輪衝突的戰術訊號》。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30期《01周報》精選內容:

「三權分立」之爭不斷翻炒 沉迷想像豈會變成事實

為何要建方艙醫院和火神山醫院?

深圳定公屋目標 港府一味拖字訣

內蒙雙語教學何以惹爭議 教育新政合理 落實需要智慧

從班公湖對峙看中印衝突的戰術訊號

兩岸三地影視沉浮 「香港製造」能否觸底反彈?

踏出疫境第一步 迎接不一樣的開學日

疫情重創中西部 四年承諾一場空 「被遺忘的美國人」再被遺忘

看別人進食感幸福? 剩食背後的「吃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