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訪談:兩岸關係緊繃下的日本視角

撰文:泉野
出版:更新: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對決之日漸近了嗎?」「台灣有事,日本怎麼辦?」近期,台海緊張局勢加速升温,在斐濟近日甚至發生了雙方外交人員的「打鬥事件」,還造成了人員受傷與財產損失,這是多年未曾有過的嚴重事態。

中國大陸與台灣持續的高度緊張狀態引起了日本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議論。儘管新首相菅義偉重申將繼承安倍政權的有關政策,並在上月與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的通話中表達了重視發展中日關係的意願,但在目前日本新政權實質上的外交政策特別是對北京政策尚不清晰的情形下,台海衝突乃至全面戰爭一旦爆發,東京的立場將是怎樣的?會扮演何種角色?外界對此十分關係。《香港01》記者就這一問題在日本對有關人士進行了採訪。

10月18日至21日,日本首相菅義偉攜夫人真理子,開啟上任後的首次外訪,首站選在了越南。期間提到的日本無意建立「亞太版北約」引發關注。(AP)

擁抱西方?

兩岸緊張升級,日本政府的立場一直引人關注。日本外務省亞洲大洋洲局長滝崎成樹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日本政府對中國大陸的外交政策將保持「延續性」,雙方將繼續就存在的分歧進行「持續性溝通」,日本將為之做出努力。

儘管這位日本對華外交負責人在台海緊張之際對中日關係進行了一番温和且曖昧的表述,但這決不是日本政府內部傳出唯一的聲音。事實上,在台灣問題上,對中國大陸表達強硬立場的日本官員也不在少數,這些聲音甚至有不少來自軍方人士。

日本海上自衛隊一位不願具名的一等海佐對記者表示,日台之間有着緊密的聯繫。在過去雙方有着一段「關係緊密」的歷史;同樣在今天,雙方不僅有着共同的價值觀和意識形態,且台灣對於日本海上生命線的保障有着「絕對意義」,一旦北京對台動用武力,自衛隊將按照西南地區「有事」的防衛指針「迅速應對」。

記者採訪中了解到,儘管執政的自民黨內部對北京的政策有分歧,但總體來說,希望維持現狀,並藉由中國龐大的市場獲取日本自身經濟利益的戰略意圖沒有發生根本性轉變,但「雜音」的音量在自2018年中美爆發貿易戰,兩國對抗逐漸滑向新冷戰的背景下不斷增大,而近期的台海緊張升級更是增加了「雜音」的存在感。

安倍晉三交棒予菅義偉後,專心治療腸部問題。(美聯社)

這表明了即使日本現政權希望與北京保持某種程度的接近,但這種接近在台灣問題的直接作用下存在一定的限制。這表現在李登輝去世之際,日本前政要森喜朗訪台弔唁時,傳出在會見蔡英文時曾表達日本首相菅義偉希望同蔡英文通話所引起的外交風波。

儘管日本與台灣雙方隨後都予以澄清,但這一事件卻給國際輿論足夠的想象空間——即使在朝核、人質綁架、領土領海爭端等諸多領域需要與中國展開合作,在中美劇烈對抗,台灣漸成前線的當下,東京對北京的「傳統戰略定力」究竟還剩下多少?

首相菅義偉首訪越南、印度尼西亞兩國,先與河內當局達成共識,明確着眼後疫情時期的供應鏈重組,為逐漸降低對中國的依存度,實現「脱中」而緊密合作,再與雅加達當局以防範中國武力擴張為目標強化安保合作,以及日本近期不斷強化與美國等五眼聯盟國家的經濟、科技、軍事等合作的現實動作所釋放出的信號來看,即使菅義偉不斷強調日本無意建立「亞太版北約」,在這場中美對抗背景下以台灣為棋子的博弈中,永田町在傳統西方盟友與中國間會做出何種選擇,答案似乎已逐漸清晰。

點擊瀏覽菅義偉上台後首次外訪高清大圖:

+6

風向漸變?

中國大陸與台灣外交人員在島國斐濟發生「打鬥事件」後,日本朝野對此有不同的評論,但從日本媒體傳出的報道來看,日本官民對中國大陸外交當局人員的不斷升級的「戰狼」式強硬做法越發感到不安。

「從一個大國自身角度來看,這種外交方式是令人不安的。」日本世川和平智庫研究員千葉順一表示,中國國內的民族主義熱度已經處於多年未有的頂峰,隨着中國經濟實力不斷上升,這種極端化民族主義已經讓國際輿論聯想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德國和日本,而中國的「戰狼式」外交也在向外界傳遞這樣的負面信號——北京當局已經無法聽進吸收來自世界其他地方的意見和建議。

「中國大陸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評論此次打鬥事件中使用的『台灣無外交官』等超強硬具有挑釁性措辭讓外界感到震驚。」千葉順一表示,這是可以解讀為北京已經徹底放棄了其在鄧小平時期制定的一攬子和平統一政策,外界對此已經多有議論,這將使北京解決台灣問題的立場在國際上,特別是西方民主國家中更加孤立;加之中國大陸領導人習近平近期在廣東視察解放軍海軍陸戰隊所釋放出的信號,國際社會對中國大陸用實力單方面改變現狀的擔憂程度和反對聲浪必將更加強烈。

千葉順一說,而台海一旦爆發衝突,對於日本來說,即使是親北京政治勢力,或也不得不發生立場上的轉變,北京將失去在日本內部的友好勢力,使得日本內部在中國問題上的政治平衡被打破,反對北京的力量將成為主導。這是因為確保台海維持現狀對日本的安全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甚至可以說是日本的核心利益。

北京必須明白,台灣的戰略意義對於日本和美國等西方盟國來說,不是「克里米亞」能夠相提並論的。北京若效仿莫斯科併吞克里米亞,動用武力改變台海現狀,屆時現有國際地緣政治與安全格局將徹底重新洗牌——其將把目前仍非鐵板一塊的西方徹底團結在一起,日本也將毫無意外的成為對抗北京的一員。因此,武力解決台灣問題,對於中共政權來說,或許真的並非是上善之策。

事實上,一如千葉順一所說,近期日本媒體的報道中,更是一針見血地點明瞭在日本民調「厭華指數」和對「北京政權」不信任度高企的當下,一度因不信任特朗普政府治下孤立主義美國的東京當局,希望通過接近中國實現自身戰略安全的「日中政治小蜜月」,已經隨着新冠肺炎導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以國賓身份訪日」的無限期延期而徹底終結。

10月13日,習近平南下廣東,與海軍陸戰隊軍官合影。(央視新聞客戶端)

日中對撞?

分析認為,與中國之間存在廣泛經濟利益的日本,伴隨着近年來全球化的推進,在產業鏈上雙方已經深度交錯融合,經濟利益也被認為是一旦台海爆發衝突,北京牽制東京最重要的「殺手鐗」。但這個殺手鐗隨着新冠肺炎給全球化踩下了急剎車而出現了動搖。

而一旦兩岸發生武裝衝突,日本是否會捲入並與中國大陸直接發生武裝衝突,是外界最為擔心,也最為關注的事情。

「世界第二與第三大經濟體的武裝衝突將對世界經濟產生難以估量的衝擊,這一點,日本是非常清楚的。」長野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宮下青認為,日本在任何情況下都會努力避免同中國大陸發生直接武裝衝突,但一部分觀點確實認為中國大陸實施武統,將觸及日本底線,日本自二戰後再次直接捲入國家間武裝衝突並非天方夜譚,但事實上事情並非如此簡單。日本的介入首先必須考慮國民對於直接捲入戰爭的認同,在憲法的框架下,這或將又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政治博弈,最終的結果或許只是會在徹底撕裂日本社會;同樣,中日之間自二戰遺留的民族間舊恨並未彌合,這會不會導致中國的民族主義力量將矛頭直指日本,永田町在拋出這個議題之前,不會不有所顧慮。

宮下青表示,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面臨諸多國內國際難題,被稱為發達國家中的「問題兒童」的日本,與中國大陸進行一場「總體戰」的能力與動力並不充足。但日本在美國主導的框架下,有限度介入卻並非不可能。在新冠肺炎疫情給現有國際秩序造成巨大沖擊的大背景下,進入後疫情時代,新的國際政治經濟安全格局將發生怎樣的變化是目下無法預知的。傳統模型對國際政治關係的判斷正在失靈,世界進入了一個新的不安定時期。同樣,判斷日本將會採取何種行動的既往標準也無法能夠預測接下來東京真正會立場,在台海問題上,不論北京還是台北,用既往的模式來觀察東京出現誤判的概率將要比過去大的多,因此各方的行動必須比以往更加謹慎。

分析認為,截至目前,中國大陸與台灣蔡英文政府仍不存在任何進行對話的政治基礎。從戰略意義來講,日本在亞洲地區遏制中國大陸的傳統政策進入到了近年少有的「戰略機遇期」,但由於日本目前在經濟領域高度依賴中國大陸,儘管菅義偉政權正在着手啟動「脱中國」進程,但短期內,日本對中國大陸的依賴格局不會發生根本性轉變。台海此時若發生熱戰,對日本來說,「輕舉妄動」「孤注一擲」的對抗北京,或許並非最好的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