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李思詠
出版:更新:
長年留在內地訓練的香港單車隊難得返港,過一個「香港假期」,結果還是練車、比賽和練車。特別是張敬樂,港隊裏擅長應付個人計時賽的車手,比賽中是自己跟自己鬥,訓練時是自己與機器鬥。跟隨他們「放假」的這幾天,最難忘是他「踩跑台」,連機器都踩壞了,冒煙之餘更傳來燒焦味。是愛?是責任?是義無反顧。攝影:余俊亮,撰文:李思詠,圖片編輯:蘇煒然
勝利的光芒太耀眼,卻令我們看不見車手們背後的努力。(余俊亮攝) 這天在體院踩跑台,梁峻榮說這是他最怕的酷刑,張敬樂(圖)卻甘之如飴。(余俊亮攝) 這種訓練就是,在指定的時間內,以指定的速度和心率幅度完成全程,對手只有身旁的機器和鏡中的自己。(余俊亮攝) 我想起總教練沈金康說過,這種訓練,達到最高強度時,張敬樂發出的是歇斯底里、絕望的呼吸聲。(余俊亮攝) 結果,連跑台都壞了,坡度上升後無法下調,唯有暫停訓練。(余俊亮攝) 工作人員立即檢查傳出燒焦味的機器,張敬樂輕聲告訴我,「都未踩夠」。(余俊亮攝) 最終他只能圍住體院多踩幾個圈放鬆,結束一天訓練。(余俊亮攝) 單車仔經常自嘲有「自虐」傾向。穿上香港隊戰衣,既是對單車的愛,也是對身這種份的責任。(余俊亮攝) 甚至對於我們認為平常不過的時間,他們都有特別的概念。(余俊亮攝) 早、午、晚,不是重點,每圈的秒數才重要。(余俊亮攝) 單車生活很難捱,張敬樂卻說,單車隊都有玩樂的時候。(余俊亮攝) 率真的笑容是,做自己喜歡的事,充實地過每一天。(余俊亮攝) 香港假期的尾聲,張敬樂要到「由細踩到大」的新娘潭練公路。(余俊亮攝) 前方一段斜路嚴禁踩單車,哪管你是香港隊、亞洲冠軍還是世界盃冠軍,快把戰車放進隊車吧。(余俊亮攝) 香港隊難得在香港練車,車友有幸遇上,總會跟住他們踩,感受什麼是車神速度。(余俊亮攝) 但,在香港,車神還是敵不過「新娘潭400米嚴禁踩車」的交通規則。(余俊亮攝) 撇除那點點討厭的規則,張敬樂(右)說,身處何方都是一樣,反正他要做的,就只有踩車這回事。(余俊亮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