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陸淡水環境普遍受微塑膠污染 長江每立方米含2000件

撰文:朱加樟
出版:更新:

近年來中科院武漢植物園科研人員的研究發現,中國內陸的湖泊河流等淡水環境普遍存在微塑膠污染,在長江水面微塑膠數量在每立方米2000件左右。
專家稱微塑膠有可能隨食物鏈一層一層傳遞,給生態系統和人類健康造成極大隱患,國家有關部門亟待加强對微塑膠的管控和檢測,完善相關政策法規。

中科院武漢植物園污染生態學博士王文鋒表示,大量研究表明微塑膠普遍存在於各種海洋環境中,而近年來他們的研究發現,微塑膠污染同樣普遍存在於中國內陸水體。最近,他們監測了長江流域洞庭湖、洪湖、鄱陽湖等微塑膠污染狀況。王文鋒說,通過調查洪湖和洞庭湖發現,微塑膠的主要形態中,塑膠纖維所佔比例達60%以上,聚乙烯和聚丙烯是主要的微塑膠聚合物類型。有顔色的微塑膠佔比達70%以上。

個人護理產品內的塑膠顆粒,難以過濾及分解,破壞生態。(網上圖片)

微塑膠污染在長江流域湖泊普遍存在

據介紹,微塑膠分爲初生微塑膠和次生微塑膠兩大類。初生微塑膠是指經過河流、污水處理廠等而排入水中的塑膠顆粒工業産品,如化妝品等含有微塑膠顆粒的産品;次生微塑膠是由大型塑膠垃圾經過物理、化學和生物過程造成分裂和體積減小而成的塑膠顆粒。經調查,長江水中的微塑膠主要以次生微塑膠爲主,長江表層水微塑膠數量在每立方米2000件左右,其中塑膠纖維佔微塑膠總數的70%以上。

王文鋒說,這些塑膠纖維大多有顔色,推測它們可能大部分來自污水排放,尺寸以小於2毫米的爲主。因爲這一尺寸的微塑膠大小與浮游生物接近,容易被其他水生動物誤食。王文鋒又表示,微塑膠有可能隨食物鏈一層一層傳遞,給生態系統和人類健康造成極大隱患。

專家:亟待加强對微塑膠的管控和檢測

專家認爲,微塑膠作爲環境中的一類新型污染物,國家有關部門亟待加强對微塑膠的管控和檢測,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加大相關政策法規執行力度,多措並舉緩解淡水環境微塑膠污染。王文鋒則建議,應該進一步加强對廢棄塑膠的管控,基於源頭控制、過程阻斷及末端治理的思路,緩解淡水環境微塑膠污染,保障淡水生態系統的健康和淡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