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劉鶴現身有暗示? 中美90天談判未來或有三種前景

撰文:李虎門
出版:更新:

自中美兩國元首去年12月於阿根廷會面後,1月7日至9日,雙方的經貿團隊首輪談判又在中國首都北京舉行。儘管中美雙方尚未對外公佈聯合聲明,但據知情人士透露,此輪談判已取得初步成果。
隨著原定3月1日前的90天談判期限日程將半,中美貿易戰最終將走向何方?分析指出或有三種前景。

《華爾街日報》記者魏玲靈周一(7日)發布一張中美貿易談判會場的照片,顯示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場。(Twitter)

事實上,這次中美經貿談判的氛圍如何,可從周圍的蛛絲馬跡判斷。

據外媒流出的照片及知情人士提供的消息,中國副總理劉鶴7日「出人意料」地現身中美副部級經貿磋商談判現場。照片上劉鶴笑容滿面地與雙方代表會面。

劉鶴「意外現身」,似乎側面印證了此輪中美談判取得某些良好進展,因為劉鶴不大會在一個不太友好的氣氛中現身。

至於中美此輪談判具體磋商成果,稍後料將會對外公佈。當然,作為副部級談判,本身不大可能就重大問題拍板,其主要作用還是為後面更高層級談判鋪路。稍後高級別談判,如劉鶴訪美或者美國財長訪華,何時登場,這一內容亦有可能出現在中美聯合公報中。

有北京分析人士指,儘管從不同管道流出消息,剛剛落幕的此輪中美談判氛圍較為友好,亦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對於中美貿易戰的未來走向,北京方面仍持堅定且謹慎的態度,並且已經做好應對各種局面的准備。

該分析人士還指出,中美貿易戰與中美關係未來走勢的三種可能。

第一種可能,維持現狀局面。即中美談判最終未能取得重大突破,但仍然暫時穩住了兩國經貿關係。美國保持對中國輸美500億美元(約3900億港元)商品徵稅25%,對2,000億美元(約1.56萬億港元)商品徵稅10%;而作為報複,中國仍繼續對美國輸華500億美元商品徵稅25% ,對600億美元(約4700億港元)商品徵稅10%。

第二種可能,中美談判最終取得重大突破,兩國撤銷彼此加徵關稅舉措。

這一可能前景實現的前提條件,是中美談判團隊克服了重重困難,雙方就關稅非關稅壁壘、知識產權保護、國企補貼、市場經濟等廣泛議題達成一攬子協議。這當中當然是存在變數的,即使中方同意就涉國企補貼、市場經濟等議題展開討論,習近平亦早曾明確,美方不能干涉中國自主選擇的發展道路。

更大的變數在於,特朗普此前揚言將中國製造2025、南中國海、「一帶一路」、台灣問題等事項納入談判,中方是不會在這些題目上做任何交易的。

第三種可能。即中美談判全面破裂,貿易戰繼續升級。屆時,美方或則將中國輸美2,000億美元商品徵稅加至25%,或則對另外2,000多億美元中國輸美產品加徵關稅。而中國不甘示弱也必將開展對等報複。

第三種可能性如果變成現實,無疑對中美來說是雙輸局面,美國輸華產品與中國輸美產品都將斷崖式下降。

不過外界也注意到,上述中美貿易戰第三種前景出現的可能性已經大為降低。

劉鶴傳1月底訪美,消息刺激人民幣升值。(資料圖片)

目前,中美雙方都面臨經濟放緩的前景,金融市場也隨之波動。自去(2018)年10月以來,標普500指數已下跌13%,而中國股市在去年的表現也幾乎探底。在此局勢下,中美雙方都有著改善關係、抑制貿易戰升級的迫切需求。

並且,相比中國外貿依存度如日中天的2008年前後,目前中國經濟的出口依存度已經降至3%,因而,北京其實有足夠底氣應對來自美方的壓力與求索,中國領導人不斷宣示自力更生亦表明,針對貿易戰,北京方面有著「打持久戰」打算。

中國政府智囊、國家資訊中心首席經濟師祝寶良在一次年度投資策略分享會上稱,中美貿易的影響是能算出來的,按照現在這個打法,美國政府對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10%關稅,500億美元商品加25%關稅,算下來對中國GDP的影響大概是0.5至0.6個百分點。這一影響可說是微不足道。

祝保良還表示,相比於對出口的影響,北京高層更在意的是良好經貿環境對中國產業鏈、價值鏈,以及技術進步的正面促進作用。由於知識產權的保護,有些尖端的設備和人才的交流將有一定的中斷,可能影響中國科技進步的速度。

因而,北京亦樂見中美能夠達成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