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GDP增幅28年來最低 日媒獻策:結構改革、安撫消費者情緒

撰文:李虎門
出版:更新:

1月21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18年經濟數據,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90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比上年增長6.6%。
儘管實現了中國政府年初設定的GDP增6.5%的預期發展目標,但卻是中國28年來的最低經濟增長率。
對此,日媒分析了經濟減速的原因,為中國提出了日本角度的建議。

2018年12月中國基礎建設投資增速明顯下滑(新華社)

據《讀賣新聞》報道稱,中國經濟下滑原因,是民眾從美國的報復措施中感受到對未來的不安,進而股市下跌、消費減少。文章還稱,雖然保住了6%的成長率,但由於中國占全世界GDP的比例達到15%,其經濟波動會給世界造成巨大影響。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的經濟刺激政策產生的巨額債務已經超過日本泡沫經濟時期,需要更加依賴經濟結構改革,強化發展基礎,給消費者更加安定的情緒,為他們開發新產品新服務,喚起民營企業的創新能力。

當然,中國政府也必須持續放寬對外資進入的限制,為國有企業做瘦身,讓民營企業有更大的舞臺。

日媒表示,中國可以解除房市的「限購令」。(VCG)

此外,《讀賣新聞》也提到,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帶來的國家債務問題和生產資料分配上的問題。尤其,中國的體量是日本的兩倍,已經能夠左右世界經濟的存在。

《讀賣新聞》稱,中國政府需要意識到自己的責任、保持國家穩定、堅持進行經濟體制改革。

至於《讀賣新聞》另一篇文章也有提到,2018年下半年中國銀行限制貸款規模也是經濟減速的重要原因。從這個角度上來說,美國針對中國商品徵收進口關稅其實抵消了一部分緊縮政策的消極影響。

尤其,在搶進口結束後,中國2018年12月的出口額減少,2019年礦業、房地產業的蕭條仍然會對中國經濟造成不良影響,《讀賣新聞》說,如果能放開此前的限購政策,那房市的庫存將能夠消化,會為經濟送上暖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