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任中證監主席 劉士余的新去向:中華全國合作供銷總社是什麼?

撰文:張心怡
出版:更新:

中國證監會昨日換帥。國務院宣布,工商銀行董事長易會滿接替劉士余出任中證監主席一職。而劉士余被任命為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的黨組副書記。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是一什麼樣的機關單位?莫說港人,許多內地人都並不熟悉。有內媒揭秘此單位的發展歷史和地位。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歷史悠久,起源於計劃經濟時代。

起源於計劃經濟時代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是全國供銷合作社的聯合組織,誕生於計劃經濟時代,歷史可以追溯到1950年7月成立的中華全國合作社聯合總社,1954年7月更為現名。

據《環球網》描述,供銷社在計劃經濟時代,是每個村鎮必不可缺的場所,無論是柴米油鹽、還是農機化肥,村民們都要到供銷社採購。換言之,供銷合作社是那個時代農村地區的國營百貨超市。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1957年,供銷合作社在全國得到迅速發展,成為農民生產生活需要、組織農村商品流通的主渠道。

而在1958年以後,供銷合作社的發展卻頗為曲折:先後兩次被商業部合併;1982年的機構改革中,第三次與商業部合併,但保留了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的牌子,設立了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理事會,保留了省以下供銷合作社的獨立組織系統。

各級供銷合作社曾是中國廣大農村地區必不可缺的採購交易場所。

改革開放大潮中由盛轉衰

時至80年代後期,中國已開啟改革開放,計劃經濟也開始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渡。在這樣的衝擊下,供銷社則變得日漸衰敗,甚至人們還給供銷社編過順口溜:「院子大、房子破,一看就是供銷社」。

到了90年代,在農村中小賣部盛行,不少農村供銷社早已破敗不堪甚至資不抵債而關門。但是很多農民,特別是一些上了歲數的老人家會習慣性地把去商店買東西,說成「上供銷社去」。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1995年獲恢復成立,經過改革後,基層供銷社超過3萬間。

90年代復設改革

199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恢復成立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此後,中央又多次發布文件,推動供銷合作社加快改革。

經過改革,中國的供銷合作系統得到恢復。根據2018年1月一份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官方報告,2013年以來,供銷合作社在中國恢復重建基層社1萬多間,總數超過3萬間,鄉鎮覆蓋率從2012年的56%提高到2018年的95%。

切莫小看這3萬間銷售體量,根據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官網公布的數據,該社2018年實現銷售總額5.9萬億人民幣;而中國石化2017年的全年營業額為2.36萬億元人民幣,尚不及供銷系統的一半。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被指在「三農」事業發展中有着重要地位。

目前:「三農」中有重要地位

目前的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主要宗旨就是「為農服務」。而事實上,在「三農」領域,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旗下的中國供銷集團及其子公司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其中,中國農業生產資料集團公司目前是中國最大的化肥進出口貿易商,中華棉花集團有限公司是國內最大的棉花貿易商,中再生公司是業內規模最大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此外,供銷系統的經營範圍也在不斷擴大,已經從農業領域延伸到物流、化工、房地產、電商、金融、汽車、石油、酒店旅遊等產業。

因此,《環球網》指,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並非像不少網民認為的那樣是個「清水衙門」,反而在中國的「三農」事業發展中有着重要地位;更指「看來在為中國1.4億股民操碎了心之後,劉士余還要為更多的農民繼續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