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兩會】兩年1600萬人口需脫貧 中共謀建扶貧市場化長效機制

撰文:朱加樟
出版:更新:

自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台後,扶貧便一直是中共執政工作的重點,今年已臨近中共確立的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政策目標時間紅線。而中共曾承諾,屆時不會讓一個貧困人口掉隊。這意味著彼時依照中國官方設立的現行脫貧標準,中國的貧困人口應歸零。
在3月5日(周二)全國人大上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有關扶貧的內容料將佔據不少篇幅。《多維新聞》的分析指出,現時剩餘的貧困人口皆是深度貧困,扶貧難度非常之大,近來跡象顯示中共正開始從「三農」(農業、農村、農民)改革的宏觀維度,建立扶貧長效的市場化機制。

3月3日,全國政協主席汪洋作工作報告,其中提到脫貧等內容。汪洋表示,去年全國政協圍繞精準扶貧,6位副主席帶隊赴「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深入調研等,對推動脫貧攻堅發揮了積極作用。(新華社)

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中國在2018年再行脫貧1386萬人,如果對比2017年末的數據(農村貧困人口3046萬人),中國仍有1600餘萬人口需在2019年至2020年中的某個時間實現脫貧。

如果按照中國貧困人口每年1000餘萬的脫貧速度,在2020年實現貧困人口歸零似乎不存在甚麼問題。但剩餘的貧困人口不同於以往之處在於,這些人口或則因為自然資源受限,或則交通閉塞,或則缺乏市場觀念,是中共所說的深度貧困人口,扶貧難度非常之大。這無疑是對中共地方官員的考驗,也是對中共官僚體系動員能力和政策執行能力的挑戰。

一直以來,外界對中共大張旗鼓扶貧抱以「政治運動」和「政治任務」的質疑。分析指中共正建立扶貧市場化的長效機制。(資料圖片)

扶貧政治色彩將日益淡化 謀建市場化長效機制

一直以來,外界對中共大張旗鼓扶貧抱以「政治運動」和「政治任務」的質疑。在臨近時間大限時,中共地方政府為趕在時間節點前完成脫貧任務,難免不祭出數字脫貧、直接派發扶貧款項等形式主義和短期做法,質疑之聲恐會更加密集。

因而,如何建立扶貧的長效機制和市場機制,方是中共擺脫扶貧政治化質疑的手段,也是中國扶貧能夠長期執行下去的關鍵所在。而近來的跡象顯示,中共正在試圖跳出單純脫貧的思路窠臼,開始從中國「三農」(農業、農村、農民)改革的宏觀維度,建立扶貧長效的市場化機制。

二月,中共發布「一號文件」,在前期試點的基礎上,意圖把土地制度改革在全國範圍展開。其中所涉及的主要是農村集體土地經營權的市場交易。農民將手中最具市場價值的土地作為市場標的推入市場交易,以換取貨幣和財產收入,成為農村扶貧的又一途徑。

屆時,扶貧的政治色彩將日益淡化,市場將在中共後續的扶貧動作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而2019至2020年間將是扶貧政治任務和市場機制共同作用的交叉互動期。過此之後,市場機制起決定作用的「三農」改革之成敗將決定中共作為扶貧2.0版的鄉村戰略的成敗。

(《多維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