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林毅夫:加徵關稅圖解決貿易逆差 美國付更高代價

撰文:彭琤琳
出版:更新:

中美貿易戰持續升溫。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前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林毅夫近日在北京出席內地高校論壇時表示,美國從中國買東西,並不是美國給中國的恩惠。美國政府想用增加關稅來解決貿易逆差的問題,結果反倒是自身貿易狀況惡化。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23日發布一份研究報告顯示,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的關稅,幾乎全部由美國進口商來承擔,而美中之間的雙邊貿易逆差基本保持不變。(資料圖片)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北京大學周三(22日)召開第137次「朗潤.格政」論壇,以「中美貿易及中美關係:挑戰與前景」為主題。內地多位著名經濟學者齊聚一堂,就中美貿易摩擦升級的影響、可能的發展方向等展開研討。

林毅夫:美國從中國買東西並不是給中國的恩惠

林毅夫當天發言時強調,美國從中國買東西,並不是美國給中國的恩惠,「美國從中國買東西,是這些東西美國自己不生產,但他們國內有需求,必須從國際上進口。美國沒有說不能生產產品,但是他們如果在國內自己生產,成本非常高,他的老百姓要付出非常高的代價。」

去年以來,中美貿易摩擦升級過程中,美方的主要立論在不斷發生變化。最初也是最為明確的矛盾就是雙邊貿易的不平衡,也就是美國對中國大額的貿易逆差問題。林毅夫認為,要解決貿易逆差的問題,必須從國內看,怎樣來增加儲蓄、減少消費。「美國政府想用增加對中國、加拿大、墨西哥、歐洲、日本的關稅來解決貿易逆差的問題,而實際上美國去年整個貿易逆差不僅沒減少,而且還在增加。」

他說,2018年的統計資料顯示,即使美國政府有那麼大的動作,美國對外貿易逆差增加12.1%,而不是減少。而去年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增加了11.7%,同樣並沒有解決其問題。「但帶來的結果是他們的貿易狀況惡化,美國國內的居民或者是用中國的出口產品作為服務品的生產商要付出更高的代價。在這種狀況之下,美國一般家庭的福利是下降的。」

林毅夫在北京大學發表演說,談及中美貿易戰相關問題。(北大國發院)

林毅夫:「強制轉讓技術」論是想遏制中國發展

隨著中美貿易摩擦升級的逐步演進,不公平競爭以及「強制轉讓技術」論被美方更多地提及。林毅夫稱,其背後目的是遏制中國的發展。他又談到美國的汽車在中國生產,指美國公司用最好的技術到中國來生產,是他們自己的需要,並不是中國強迫的。

林毅夫認為,美國無非就占中國出口的不到20%,中國還有80%的市場機會更好地讓歐洲國家、日本、韓國,還有其他發展中國家共用。而如果美國這些企業退出了中國市場,他們就退出了全世界財富500強的這些世界市場。

(中國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