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內地改名運動背後:官方意識形態大整頓

撰文:多維新聞
出版:更新:

內地近期掀起地名整治行動,不少道路、酒店要改名,當中尤以屋苑的情況最為嚴重,諸如「曼哈頓」、「歐洲」、「哈佛」等名稱都被定性是「崇洋媚外」。
《多維新聞》分析指,這次以「保護文化」清理「媚外」的改名運動是官方意識形態的一次大整頓。官方試圖通過重拾中國傳統文化來抵制改革開放前三十年在內地社會滋生的享樂主義、崇洋媚外的社會風氣。

以「曼哈頓」命名建築物被指崇洋媚外。(視覺中國)

從現今中國地理版圖的中心「三秦」之地陝西到東南沿海省份海南,數以百計的居民區、大型建築正在進行一場全國範圍內的改名運動。諸如福建「東風大橋」被指名稱刻意誇大擬整改為「東風橋」,海南的「維多利亞花園」居民區被指崇洋媚外列入整改之列,「反修橋」、「反資橋」被認為怪異難懂,「珊瑚宮殿」被認為帶有封建色彩。在2018年底內地民政部、公安部等六部委的行政指示下,這些存在了十年乃至幾十年的地標將易名。

儘管在網絡上,各種爭議聲不斷,認為改地名不僅浪費資源,給民眾生活帶來不便,且在執行過程中有擴大化的現象。但根據地方下發的指示文件來看,這場正在刮起的改地名風潮並非是地方政府的一時興起,而是來自中共最高領導人習近平的「重要指示」。地名,到底代表了甚麼,在中南海案頭的若干重大事項面前,改地名為何需要來自中南海一號人物的指示?

脫開現下圍繞改地名本身的討論,從中共建政以來的數次改地名歷史規律來看,這場社會性的改名運動背後,將是官方意識形態的又一次界定。

改地名意味著建立新認知

較廣泛的認知是,地名,雜糅了一個地方地理、歷史、民族和語言的一種認同,而改地名則意味著對原有文化的不認同,打碎一種認同,並建立一種新認知。

屋苑名稱是整治行動的重點之一。(視覺中國)

從前四次改地名風潮運動說起,自稱承擔了反帝反封建任務,中共建政之初便以「清除帝國主義侵略及封建迷信色彩」為理念,要求清理一批帶有華夏文化優越感及含有封建帝制代表的地名。如今廣為人知的「珠穆朗瑪峰」便是由「額菲爾士峰」(額菲爾士是19世紀中期一位負責測量喜馬拉雅山脈的英國人,中共建政後在反帝反封建的改名運動中將由這位英國殖民官員命名的山峰改名)改的。

第一輪改地名的風潮鮮明反映了中共在奪得政權之初對仍影響民眾的思想意識進行清理。而緊接著的第二輪改地名風潮或許不如第一輪有如此強烈的意識形態,其在1956年內地推行掃盲的背景下,由漢字簡化而促成的改地名風潮,不過那次的改名因為過於重視簡化漢字的運用而沒有結合當地的文化,修改結果受到極大的爭議。

發生在文革時期的第三次改名潮可以說是一次涉及範圍甚廣,影響很深的運動,當時被極左思潮控制的內地以「紅衛區」替代「宣武區」,以「紅光區」替代「崇文區」,「防修胡同」、「滅資胡同」……一批代表革命思想、批修滅資的地名在各個地方出現,形成「路名大革命,全城一片紅」的場景。這其中絕大多數的地名在文革之後陸續恢復了原來的名稱,但仍有不少保留至今。

有意思的是,其中上文所稱的「反修橋」、「反資橋」經過幾十年後在此次的改地名運動中被列入「怪異難懂的『怪地名』」之列要求清除。事實上,對於經歷過那段歷史的內地民眾來說,「反修」、「反資」並非難懂,只是選擇在當下被列入「怪異」加以清理也透露了當前中共官方意識形態與那段歷史的區別與界線。

此番改地名重點針對的應是第四輪改名風潮後所產生的地名,那是內地改革開放前二三十年,國內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一切向先進的西方看齊,於是,「崇洋」色彩地名在內地各地到處可見,「維多利亞花園」、「維也納國際酒店」、「洛杉磯城小區」……

此番改地名重點針對的應是第四輪改名風潮後所產生的地名,官方試圖抵制崇洋媚外的社會風氣。(視覺中國)

儘管中共歷史上幾輪改地名風潮的背景不盡相同,但每一輪改名風潮的時機都是在官方意識形態的轉折階段,從對地名的揚棄反映官方意識的轉向。

如今在全國各地廣泛進行的改名運動其實早在2014年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之後官方即有意進行地名整改,2016年3月,國務院「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領導小組」決定,將針對全國範圍內整治居民區、街巷存在的「大、洋、怪、重」地名進行清理。隨後反映中共意識形態的《人民日報》刊文表態:「像『徽州』這樣重要的歷史地名,不妨考慮恢復。」

重拾傳統文化 抵制崇洋媚外

由此看來,這次以「保護文化」清理「媚外」的改名運動並非是地方政府的一時興起,而是官方意識形態的一次大整頓。以前文所述,從恢復「徽州」(安徽省黃山市的前名)的名稱可知,官方試圖通過重拾中國傳統文化來抵制改革開放前三十年在內地社會滋生的享樂主義、崇洋媚外的社會風氣。

當然,歷史上每一次的改名運動都沒有避免生活秩序的擾亂、社會資源的浪費乃至歷史傳承的阻斷,儘管此次修改地名剛在各個地方推出不久便迎來關於過度執行的爭議,但從內地官方的反應來看,與這些可以調整的意見相比,更重要的是如何更精準的推進這項來自中央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