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台灣再怎麼同情香港 也不應「美化」暴力

撰文:司馬台
出版:更新:

香港「反修例」運動激進化,黑衣人在香港理工大學、中文大學與香港警隊的攻防引發世界關注,台灣也不例外。然而,對台灣而言,因為2020年大選的藍、綠攻防,關切香港的角度也隨之激進,有立場偏綠的《上報》甚至刊登《沒有暴力,哪來中華民國》社評,通篇「民主」可貴,舉多個參與運動香港年輕人寫給母親的書信、話語,甚至引黃花崗七十二烈之事迹,說明「中華民國」之創建始於「暴力」,極盡能力形塑黑衣人「暴力」之正當性及不得不為。

不過,這篇文章還點名被國民黨列入不分區立委安全名單的台灣中央警察大學前教授葉毓蘭,指她曾批評香港黑衣人為「暴民」,肯定香港警隊試圖恢復社會秩序的努力,批評葉「只知統獨及忠君愛國、穩定繁榮」、「再無其他價值」,最後再以「不知民主者不夠格成為立委」結尾。長篇大論,藉「香港爭民主」說事,卻難掩其歪曲事理、最終仍為民進黨選舉服務的政治企圖。

11月16日晚上,尖沙咀漆咸道南理工大學外,防暴警與黑衣人對峙,黑衣人投擲燃燒彈,防暴警發射催淚彈。(余俊亮攝)

先略過《上報》社評之政治企圖不談,只論其以《沒有暴力,哪有中華民國》為題,就見其用心。

眾所皆知,中華民國是孫文、黃興等人號召有志之士推翻腐敗、積弱的滿清政府後創建的,其起事是以推翻政權為目標的「革命」,做的是「拋頭顱、灑熱血」的事。

《上報》社評標題不提「革命」而以「暴力」代之,可能有三個目的,一是避免被冠上「鼓吹香港革命」之有意識的閃躲;二是美化黑衣化的「暴力」,淡化「五大要求」之「不知為何而戰」;三是影射國民黨就是以「暴力」建國,以弱化其「革命」起事弔民伐罪之正當、捨身取義之壯烈。

11月16日晚上至17日凌晨,理大示威者與警方發生衝突。(余俊亮攝)

眾所皆知,真正的「革命」,一旦發起後只會迎來兩種結果,要不革命者家破人亡,魚死網破,要不被革命的政權最終倒台。「反修例」運動發展至今,就算「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口號喊得震聲響,多數港人仍深知這句話中的「革命」是取其抽象意涵,要求「真普選」及解決居住及分配等社會深層次結構矛盾等問題的「社會運動」,而非真的「搞革命」。

「勇武派」的激進化及近期圍繞在大學校園發生的「爭民主」暴力行為,因為「無大台」、「不割席」、「不篤灰」的運動共識,港人展現了極大定力,默默承受香港動盪衍生的一切不便,除了勇武、和理非,也包括藍絲及沉默的大眾,如同台灣社會,有不同族群,就有不同主張、聲音,這方稱警隊為「暴警」,那方稱黑衣人「暴亂」,皆屬正常。

然而,不論香港社會將這場運動稱之為「時代革命」也好,或稱黑衣人的脱序、激進為「暴亂」也罷,台灣人民或因感念前人爭取民主之犧牲,普遍對香港「爭民主」油生同情,也不能因此認定香港警隊為「暴警」,因為,所謂的「民主國家」,如美國、英國、法國,也會以同樣手法,甚至是更暴力的手法「排除不法」。

11月16日晚上至17日凌晨,理大示威者與警方衝突。(羅國輝攝)

就算蔡英文藉由香港的紛亂「撿到槍、撿到炮」,她對香港情勢的正式發言也只說了「支持但不介入」,吃吃香港的豆腐罷了,卻不會無視香港本地的多元視角,輕易肯定「黑衣人」或應黃之鋒所請修訂《難民法》,極力避免落入「變相介入」批評。

反觀《上報》社評,卻一面倒的指責「藍絲母親」不知「民主價值」,「肯定」中華民國之創建源於「暴力」,拐彎抹角只為說明葉毓蘭之不夠格,進而號召「不投國民黨」,真可謂「用心良苦」。

不過,《沒有暴力,哪有中華民國》文章,還是有說得對的地方。文章指出,「暴力相生,要說誰該為這場暴力負責,恐怕雙方陣營說一天一夜也說不完」。確實如此,倘若連香港人自己都說不清楚,哪容得台灣人以「民主先進國家」姿態說三道四,更遑論親綠人士急於將不反對香港警隊的台灣政壇人士貼上「中共同路人」標籤,為選舉服務的用心就更加不言可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