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示警規模性失業潮 中國2019怎一「南」字了得

撰文:范曉鵬
出版:更新:

回首即將結束的2019年,中國人會作何感想?
臨近歲末的時候,各大媒體或者社交網站都已經形成習慣,要盤點要總結,要一言以蔽之,以最簡練的語言來概括過去的一年帶給每個人的強烈切身感受。對於2019年來說,很多人心目中的答案或許真如大陸雜誌《新周刊》所評選的年度漢字「南(難)」那樣,直接戳中很多人的內心……一句網絡調侃「我太南了」,背後燭照的是整個中國現實的陰霾。

中國經濟下滑觸動了許多早已存在多年的社會隱患。(VCG)

這一年是從國民偶像、華為精神領袖任正非的一份電郵開始的。1月18日當時與美國博弈的任正非連續簽署新年006號、007號總裁辦電郵,表示公司的18萬員工的工資薪酬、股票分紅等負擔超過300億美元,為面對嚴峻的經濟前景,需要裁減和放棄一部分職位,聲言「要放棄一部分平庸的員工」以減低人力成本。

而在接下來的一年內,很多人都感受到中國經濟寒冬的凜冽。這種「凜冽」並不是遙遠的風聲,而是刺痛在身體上的劃痕。尤其是在掘金速度名列前茅的互聯網領域,早已在加班中身心俱疲的IT民工們走出工作間,吼出了心聲。

3月份,代碼託管平台GitHub上出現了名為996.ICU的項目,旨在揭露在互聯網領域中存在多年的行業潛規則「996工作制」。所謂「996工作制」本身意味着一名員工要被迫接受直接的或者變相的互聯網公司加班要求,「每天上午9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每周工作6天」。

這一次,他們選擇不再隱忍。而當阿里巴巴掌門人馬雲在面對反「996工作制」的輿論呼聲時,反駁說996工作制是一種「巨大的福氣」,這不是簡單的加班,而是對事業的「熱愛與奮鬥」。是的,馬雲成功了,憑藉着自己的「熱愛與奮鬥」,但是大部分人畢竟都不具有他的覺悟,他們要生存、要生活。當一個人沉浸在加班的熱情,隨時面臨猝死時,你要如何與他和他的家人談理想、談奮鬥、談幸福、談責任?

這一年,這些商業巨頭的員工被粗暴裁員甚至因為勞動糾紛而坐牢的新聞鋪天蓋地。

2019年11月23日,一名負責遊戲策劃的網易員工在《網易裁員,讓保安把身患絕症的我趕出公司,我在網易親身經歷的噩夢》一文中披露,自己從2014年入職,在自身患有絕症的情況下被公司逼迫、監視、威脅,甚至被保安趕出公司。而幾乎同時,華為前員工李洪元因為內部舉報主管疑似遭遇打擊報復,以敲詐勒索被羈押251日一事被曝光……

一系列勞工糾紛案的集中發生似乎預示着什麼。事實上,在經濟下行的壓力下,中國的企業和僱員似乎很少遭遇今天這樣的勞資關係對立與激化,如果要追溯的話上一次可能還是在金融危機的那年出現的。

當然,中國企業老闆的日子也不好過。從共享辦公的冷卻,到房地產泡沫的魔力漸退,那些資方感受着與僱工們同樣的命運。

這一切並不是在2019年才突然出現的,但這一年會註定被視為一個有標誌性意義的一年。中國政府早就在3月份「兩會」期間便進行了預警。當時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說,「穩增長首要是為保就業」,「就業優先政策要全面發力」。而到7月份,李克強在國務院常務會議首次警示要建立規模裁員和失業風險預警機制,支持企業穩崗。12月份,中國國務院第三次示警,在12月13日《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做好穩就業工作的意見》發表穩定就業、促進就業的「26條」全力防範化解規模性失業風險,全力確保就業形勢總體穩定。而鑑於民營企業長久以來消化了中國90%就業人口的事實,北京在所謂的鼓勵民營企業「28條」(即《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中亦有立足就業問題的用意。

事實上,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9年1月至11月份,除私營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5,893.3億元人民幣,增長6.5%外,其他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控股企業、股份制企業、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利潤總額均出現下滑,尤其是國有控股企業按年下降11.2%。外界預期,儘管中美貿易戰出現緩和迹象,但是鑑於中國經濟困境的成因是多方面,因此這無法改變中國經濟增速持續下滑的事實。

實際上,分析普遍預期在2019年中國經濟增速跌至6.0%的基礎上,2020年放棄「保6」將是大概率事件。這也意味着中國企業的生存狀況和就業壓力,甚至突出的勞資矛盾都將繼續釋放。官方稱中國前11個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已經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16.3%,中國官方智庫組織社科院在2020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藍皮書中警告未來就業局勢穩中有變、穩中增壓,點上和局部風險集聚。

另一個可以印證的是,北京所發佈的支持就業「26條」意見多數將相關支持政策延續至2020年12月31日。這也意味着當下的局面將至少延續一年之久,對於很多中國人來說這將是一次極大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