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協議】二千億「爆買」非最辣條款 三大爭議未解決

撰文:趙觀祺
出版:更新:

1月15日,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在華盛頓同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正式簽署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
1月16日,中國財政部公布共88頁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美利堅合眾國政府經濟貿易協議》中英文簽字文本,內容包括 知識產權、技術轉讓、食品和農產品、金融服務、匯率和透明度、擴大貿易等。

「知識產權」內容或涉修訂國內法

驟眼看協議內容,最搶眼的當數第6章「擴大貿易」,其2千億美元「爆買」清單指明基於2017年美國對華出口再「增量」,分屬製成品、農產品、能源產品和服務4大項,各項列明貨物種類、進度和購買金額。2千億美元還只是最低額度,附錄6.1注腳2便寫明中方將「盡量」每年額外增購50億美元美國農產品。

中美簽訂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有國民認為是「中國吃虧了」。(Reuters)

當然,協議內容也寫著雙方「基於市場價格和商業考慮開展採購活動」,又如果中國認為美方未能恰當供貨,「有權提出與美國進行磋商」。一邊是明碼實價,一邊是白紙黑字,總之到時候有爭拗的話,中美兩國都可以按自身立場,抽出所需要的條文,從而啟動談判程序。

相比「爆買」清單,第1章「知識產權」和第3章「食品和農產品貿易」缺乏做頭條的材料,但「辣度」卻可能更甚。第1章的條文或牽涉修訂中國的國內法,以下僅枚舉幾項:提高法定罰則以收阻嚇之效;就侵犯商業秘密,刑事調查不再以「確定發生實際損失」為前提;相關民事訴訟的舉證責任由原告轉至被告。

《環時》:倒逼中國改革開放

第1章的條文經常出現「美國現行措施給予與本條款規定內容同等的待遇」一句,但都全屬「美國確認」,而中國則要在協議生效30日內「制定行動計劃」。第3章也是類似的情況,在表示對等承諾的言詞以外,大多是中國「認可」美國的食品檢驗和衛生標準,以「促進雙方之間食品和農產品貿易增長」。

🔑🔑中美首階段協議簽字儀式冠蓋雲集🔑🔑

對於「中國吃虧了」的論調,中國官媒《環球時報》不以為然,其1月16日社評表示,協議有助扭轉失衡的中美貿易結構,讓中國成為美國的「大客戶」,況且北京也不容美方「強賣」。至於其他內容如「加護強知識產權保障」,《環時》指「它與中國改革開放的大方向是一致的」,「倒逼我們改革」。

「務實主義」、「輸少當贏」、「城下之盟」,各方對貿易協議貼上不同標籤,但最實在的是,中美之間有許多爭議「未解決」。

在諸多「未解決」的爭端中,關稅問題是最為顯眼和刺眼的事項。美國擱置12月一輪的加稅計劃,並把1200億美元消費類產品,從15%降至7.5%,至於其餘3000億美元中國貨,照收25%關稅不誤。單是比較雙方的課稅貨值和稅率,中國從未「對等還擊」,但也擱置開徵新稅之餘,並豁免部份美貨的關稅。

美國仍打「華為牌」和「新疆牌」

尤有甚者,美國過去不斷「場外加牌」,可作談判籌碼時就「一併處理」華為問題,到了要達成協議就不再「混為一談」。自去年5月起,「斷供」華為的禁命依然生效,只不過華府一直每3個月一次延長寬限期,預料於約2月中旬再度屆滿,到時美方有可能繼續打「華為牌」,要求中國作更多讓步。

↓↓↓想了解更多中美貿易談判詳情,請點擊放大觀看:

+6

美國的「加牌」不限於經貿領域,涉疆爭議也成為對華攻勢的其中一環。去年10月,28間中國官商機關一如華為,被列入美國的「實體名單」,包括視像監控企業海康威視等8家科技企業。美方的理據是上述單位協助北京,妨害新疆維吾爾族和穆斯林的自由人權。

美國也不是人人滿意協議內容,主要是「拿得不夠多」的論調,例如指條文未針對中國的「工業政策」和「政府補貼」,在迫使中國「結構改革」方面著力不足。特朗普曾說第二階段談判隨即展開,但時值他今年內要爭取連任,因此華府還有多少政治能量投注於打貿易戰,還是未知之數。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