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艦對峙林肯號 中國如何改寫南海命運

撰文:王新
出版:更新:

儘管中美軍方近兩年都在強調管控分歧、將兩軍關係打造成為兩國關係的「穩定器」,但是中美兩軍在南海的狹路相逢依然無法避免。就在2020年的第一天,從美國社交媒體推特(Twitter)上流傳的一張衛星照片並配文稱,2019年聖誕節當天,服役不到10天的解放軍山東艦航母編隊,在準備從南海前往台灣海峽途中,與美國海軍「林肯」號航母編隊「偶遇」。

照片顯示,面對美軍「林肯」號,山東艦航母編隊組成三角隊形,山東艦則由3艘戰艦護衛位於C位。據稱這張衛星照片疑似由中國的「高分三號」衛星拍攝。

推特上流傳的一張衛星照片稱,2019年聖誕節當天,解放軍「山東艦」航母編隊在南海與美軍的林肯號航母編隊相遇。(Twitter@LDUSNews)

眾所周知,隨着002型中國國產航母山東艦於2019年12月17日正式服役,解放軍迎來雙航母時代。這不僅大幅增強中國的海上實力,還能夠協助推進並維護中國在全球的利益佈局。對於中國在南海的軍事佈局更是意義非凡。

曾經的被動與難堪

其實就在山東艦服役的前幾天,關於中美兩國海軍2016年7月在南海對陣的相關內幕,再次在中國互聯網上流傳。這則舊聞翻炒背後,是中國民間對美國一度在南海「耀武揚威」憋悶情緒宣泄,以及對中國海軍力量崛起的寄望。

當時在美國主導的南海判決案宣判背景之下,為了壓制中國,美國「里根」號和「斯坦尼斯」號兩艘航母,配以大約10艘戰艦和各類戰機約150架擺陣中國南大門,解放軍4名上將,當時的海軍司令吳勝利、政委苗華,軍委聯合參謀部副參謀長王冠中和南部戰區司令員王教成帶領北海、東海、南海三大艦隊精鋭齊聚南海。雙方一個月僵持期間,無數次可能擦槍走火引發戰爭。

2016年6月19日,美軍兩艘航母巡航南海。(US.NAVY)

外界多指在那場南海危機中解放軍以勇氣逼退對手,因為中國軍力不如美國是無法迴避的現實。2001年4月的中美南海撞機事件,中國機毀人亡的難堪記憶更是在中國網絡軍事論壇經常被提起。所以山東艦的服役,不僅是中南海主導的軍事崛起的一部分,也讓中國輿論期待,中美兩軍如若再次南海對壘,解放軍能佔據主動。

對抗與較量

為了控制中國在南海的實際影響,美國一直堅持在南海的「自由航行」。奧巴馬(Barack Obama)政府時期,美國進行了6次航行自由活動。特朗普(Donald Trump)執政後態度更為強硬,在其第一個任期內,美國海軍在南海「自由航行」的次數已經是奧巴馬時期的兩倍。

中國官方的態度同樣日趨強硬。2014年6月27日,在中國第五次全國邊海防工作會議上,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強調要把國家主權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堅決維護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築牢邊海防銅牆鐵壁。

此前的2013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習近平就已明確,將過去鄧小平提出的「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八字方針,修正為「主權屬我,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十二字方針,並推動當事國直接雙邊協商會談解決問題,拒絕美國乃至日本等國力量的參與。

+4

中共高層的態度很快體現在軍方的行動中。此後當美軍繼續在南海偵察中國軍事行動時,中國軍方不僅頻頻出動戰機攔截,且行動越來越具挑戰性。

2014年8月18日,兩架中國殲-11戰機在南海國際空域「滾筒式」攔截美國偵察機。五角大樓發言人當天指稱:中國戰機近距離以90度角擦過美軍P-8偵察機鼻翼,甚至機腹對着P-8展示其已經裝備了武器。2016年5月類似場景再次重演。在海南島東部的一次相遇中,兩架中國殲-11戰機一度接近美國EP-3偵察機不到15米的距離。

雖然並不具備最先進的航母技術,但作為中國自己生產的第一艘航母,山東艦的服役除卻現實的軍事意義,還有中國近百年來在海上軍事的心結。《人民日報》海外版旗下公號「俠客島」曾對山東艦的服役日期做出如此解釋:131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888年12月17日,北洋水師在威海劉公島正式組建。而後發生的事,每個中國人都難以忘懷。因此,選擇這樣一個日子迎來山東艦的服役,本身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意義。

主動與被動的逆轉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前,受經濟實力、軍事力量等限制,當時中國對主權爭議地區是採取「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求穩主張。此後,中國在南海的姿態隨着軍事力量的變化而改變。

以2012年7月24日海南省三沙市設立為標誌,中共對於南海主權的主張發生轉折,不再停留在口頭表述。期間經過若干次的較量之後,解放軍不僅通過軍改提升全軍士氣,還在武器配備方面突飛猛進,比如前文提到的中美2016年7月軍事世紀大對決。當時,在美國面前中國軍力雖然居於弱勢地位,但是相較2001年南海墜機的屈辱,中國軍力已然上升了一個台階。

2014年6月19日,海南西沙群島主島暨三沙市政府所在地永興島。(VCG)

以此次山東鑑入列為時間節點,南海對於中國軍艦、軍機來說已經不再是鞭長莫及之地,中國對南海掌控能力也不再像以往那般被動。2018年4月的南海大閲兵,解放軍就已經從海陸空全面展示了自己的軍事實力。2018年10月,中國軍艦甚至逼近美國軍艦41米,迫使其緊急轉彎。山東鑑入列後,若再有美國軍艦前往南沙或者西沙群島「自由航行」,必會遭遇中國軍方的「驅離、警告」。

一個明顯的形勢反轉表現是,過去美國對南海偵查,有時只是抵近12海里飛行甚至直接穿越島礁上空的行動。如今,美國的行動退到從島礁領空邊緣打擦邊球地飛過。2019年3月,美國B-52轟炸機就是貼近(near)而非飛越(over)了南海。9月初,美國「里根」號航母前往南海地區執行「自由航行」,衛星照顯示,在南海航行期間,周圍有10艘中國艦艇「圍觀」。11月20日、21日,美國海軍「吉福茲」號瀕海戰鬥艦、「邁耶」號導彈驅逐艦分別進入南沙、西沙島礁鄰近海域,同樣遭遇解放軍海、空兵力的全程跟蹤監視。

就連美國軍艦與菲律賓等國海軍在南海的行動,也有中國海監船在一旁觀望。一個近期的例子是,2019年7月15日,美國海岸警衛隊的巡邏艦和菲律賓的海警船,在臨近黃巖島的海域進行聯合演習期間,中國海警船曾一度接近菲律賓海警船2.9海里。

南海防衛的大三角與小三角。(多維新聞製圖)

這些反轉性的場景無不表明,中國對南海的軍事掌控能力已然從被動轉為主動。通過填海造陸和軍事部署,對南海實行全天候的掌控後,解放軍在南海「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尷尬局面得以化解。

山東艦航母的入列,無疑為解放軍在南海的力量部署加持了「定海神針」。中美軍隊會不會再來一次南海狹路相逢、再次上演一次新的世紀大對峙?也許會,也許不會,但是中國軍隊在南海的改變已經發生。

本文轉自《多維CN》054期(2020年2月刊)中國欄目《山東艦對峙林肯號 中國如何改寫南海命運》

請留意054期《多維CN》、051期《多維TW》,香港、澳門、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澳洲等其他地區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

您亦可按此【下載】多維月刊ipad版,閲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