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路透社:疫情後首份調查報吿 中國經濟比想像中還糟

撰文:林瑾
出版:更新:

路透社消息稱,著名的中國經濟分析公司近日公布新冠疫情爆發後的第一份調查報吿,分析師認為,中國的情況比媒體報道的還要糟糕。

綜合媒體3月2日報道,英國路透社引述美媒報吿稱,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的衝擊,最可怕的不是短期的經濟損失,而是對供應鏈的長期破壞。

中國各大企業正在有序復工,並加強防疫檢查。(新華社)

報道稱,這份名為「中國褐皮書」的報吿是2月份在對1,400多家中國企業完成調查後得出的,報吿指出,大多數中國企業仍處於部分隔離狀態,31%的首席執行官表示他們的公司仍然暫停運營,至於已復工的公司中,32%是讓員工在家工作,7%公司的員工在工作地點等待復工。換句話說,僅1/3的中國企業完全復工。

根據該調查所得的早期數據顯示,中國經濟正在艱難地起步,這場流行病已重擊中國的主要行業,將導致第一季度GDP的收縮。

報吿認為,對中國來說,現在最大的擔心是,在沒有現金流的情況下,可能會有數百萬家公司拖欠債務,那將是「一場災難」。

2月26日,北京奔馳汽車有限公司總裝二工廠的員工在廠內工作。在各項防疫措施保障下,一批大型國企相繼復工復產。(中新社)

對於疫情防控下的中國經濟的問題,據官媒新華社報道,2月23日,中央在北京召開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出席會議發表講話時強調,當前疫情形勢依然嚴峻複雜,防控正處在最吃勁的關鍵階段。要有序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強化「六穩」舉措,加大政策調節力度,努力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值得關注的是,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中國人民銀行、中國國家發改委、中國財政部、中國商務部、中國銀保監會等部委密集發聲,傳遞對中國經濟的信心,指出這次疫情對經濟社會的影響是短期的,總體上是可控的,不會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

多位中國官員也表示,在政策措施的有效對衝下,中國政府有信心、有能力、也有條件將疫情的影響降到最低,保持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

自2月3日起,中國政府和央行開始回應抗擊疫情和企業復工的需求,提供財政專項資金和緊急貸款。(資料圖片)

此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日前則表示,中國政府正通過危機應對措施、流動性供應、財政政策和金融支持,努力減輕疫情對經濟的負面影響。在上述政策和措施有效防控疫情的情況下,中國經濟將在第二季度恢復正常,未來全球經濟受影響的程度可能較小,持續時間可能較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