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月工程】嫦娥四號最新探測成果 揭示月球內部物質結構

撰文:南希
出版:更新:

中國的嫦娥四號着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近日結束第22月晝工作,科學團隊對雷達探測數據開展了深入研究,獲得了着陸區月壤和淺層結構的發現。

「玉兔二號」在月球進行探測。(微博@央視新聞)

新華社9月24日從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獲悉,嫦娥四號結束第22月晝工作,按地面指令完成月夜模式設置,進入月夜休眠。

截至目前,嫦娥四號已在月球背面度過630個地球日,累積行駛547.17米。

「玉兔二號」月球車在第22月晝期間主要以行駛為主,先後在距離着陸點西北方向約1.3千米的撞擊坑和反射率較高的區域進行了探測。

科學團隊對雷達探測數據開展了深入研究,獲得了着陸區月壤和淺層結構的發現。

據悉,「玉兔二號」月球車搭載的測月雷達所獲取的淺層結構剖面表明「玉兔二號」所探測的月面物質來自芬森撞擊坑,而不是來自馮·卡門撞擊坑(Von Kármán crater)自身的充填玄武岩。

科學家還發現,該雷達剖面還揭示了着陸區經歷多期次的撞擊濺射堆積和多期次玄武岩漿噴發充填。

報道稱,這些新發現對於認識月球南極-艾肯盆地(South Pole-Aitken)的演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對於月球內部物質組成和結構的後續探測與研究有指導作用。

據悉,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於2018年12月8日發射,12月12日在月球附近順利實施近月制動,2019年1月3日實現月球背面軟着陸,被視為「人類太空探索的里程碑事件」。

中國官方介紹,自順利着陸月球背面預選區域以來,嫦娥四號探測器完成了中繼星鏈路連接、有效載荷開機、兩器分離、巡視器月午休眠及喚醒、兩器互拍等任務。

據悉,工程任務成功後,嫦娥四號任務將轉入科學探測階段,着陸器和巡視器將繼續開展就位探測和月面巡視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