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韓詠紅:就做戰狼,有妨

撰文:許祺安
出版:更新:

本文作者為聯合早報副總編輯兼聯合早報網(中國)主編韓詠紅

繼涉澳大利亞的漫畫之後,中外官員與政客又爆發口水戰,這回的焦點是「戰狼外交」。

中國副外長樂玉成上周六(12月5日)在學術研討會上闡述,中國現在必須下決心解決「挨駡」(失語)的問題。他並主動出擊,指國際上議論的中國「戰狼外交」是「中國威脅論」的翻版,是一個話語陷阱,目的是要讓中國「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繼續「失語」「挨駡」。

話剛落音,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昨天(12月10日)接着反問,為了維護國家的利益尊嚴,國際的公平與正義,「就做戰狼又何妨?」同日,歐盟駐華大使郁白在另一場合針鋒相對地呼籲美國與歐盟合力,「對欺凌和恐嚇、強制性外交、戰狼外交說『不』」。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為了維護國家的利益尊嚴,國際的公平與正義,「就做戰狼又何妨?」(資料圖片)

這一輪攻防下來,「戰狼外交」這個自身沒有學理價值,帶有炒作成分的媒體用語。還真成了一回事。歸納中國的態度,是既不承認在採取「戰狼外交」,但又傲氣而不屈地表示,既然外人不講理,中國做做「戰狼」又怎麼了?

圍繞「戰狼外交」的爭議,中國與其外部的質疑者,彼此都認為是對方在不講理、在欺凌恐嚇,中外隔閡與毫無理解,可見一斑。

但究竟什麼是「戰狼外交」,它是怎麼來的?又為誰實現了什麼意義?

眾所周知,「戰狼」是一部中國愛國主義商業電影的名字,在2015年和2017年先後推出了《戰狼》和《戰狼2》。《戰狼2》故事說,痞子氣十足的軍人冷鋒因犯錯被永久開除了軍籍,卻捲入一場非洲國家的叛亂,並隻身赴險救出同胞。該電影片尾出現了一本中國護照和一行字:當你在海外遭遇危險……請記住,在你身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

中國電影《戰狼》系列具有濃烈的愛國主義色彩。(《戰狼2》海報)

據說,許多中國觀眾看到這一幕時淚奔、鼓掌。這個藝術手法,將「戰狼」概念拔高到中國國家形象的高度。然而,模糊藝術與現實的界限,是要付出代價的。

後遺症也很快顯現。幾個月後,2018年1月下旬,接連發生中國旅客因航班延誤而滯留日本、伊朗機場的新聞,這些深信「身後有強大祖國」的旅客在機場高唱國歌、高喊「中國」,成為國際新聞。事後中國官媒疾呼:機場不需要「戰狼」式愛國,還有評論指「戰狼式」宣傳導致一些國民產生了「巨嬰式公民心態」。

2018年9月的所謂瑞典警察「辱華」糾紛,則進一步把中國外交官逼到前線。

大家還記得嗎?中國遊客家庭在瑞典因入住問題與酒店發生糾紛,中國網民群起「攻佔」社交媒體宣洩不滿,中國駐瑞典大使館直接介入,成為國際外交事件。這再次反映出,在「戰狼式」氛圍下,駐外機構不得不表現出對外強硬的「政治正確」,雖然事後有更多資料顯示,涉事的中國旅客有佔小便宜和「碰瓷」之嫌。

如此一來,《戰狼》這個商業電影的主題,就一步一步搭上了中國外交。進入2019年,中國高層強調要「鬥爭」,再到今年冠病大流行導致中國與外部世界關係整體惡化,中國外交官試圖就冠病起源等課題進行強硬回擊,「戰狼外交」這一詞也越來越流行。

樂玉成說得沒有錯,「戰狼外交」是話語陷阱,是批評者用起來很趁手的、打擊中國的標簽。仿佛誰只要拋出「戰狼外交」的評語就佔據了道德高地。反正它就能讓人聯想到中國咄咄逼人的態度,這個態度有沒有複雜背景或原因?那成了不需要關心的次要問題。

讓人不解的是,不同中國外交官對於「戰狼外交」這個標簽,也並非都明確地拒絕,甚至還將之合理化,稱「因為世界有狼,所以有戰狼」云云。須知,敢於鬥爭精神是有了,但如果達不到擴大支持者的目的,就談不上「善於鬥爭」,甚至還可能嚇跑支持者。

平心而論,針對複雜的香港、新疆問題,一味只指責中國很不公正,而就冠病責任的爭議上,中國是受委屈的。中國有解決「挨駡」問題的必要,但不妨也用一些柔性手段,否則以強硬對強硬,是踩進別人設下的話語陷阱,除了鼓舞國內民族主義者的情緒外,還有什麼好處?歐美國家也有其民族主義情緒,大家互相煽動只會加劇局面失控風向。

進入2021年,衷心希望討論中國外交時,「戰狼」這類標簽越少越好,大家理性地就事實談事實。應該說在嚴肅的場合裏,簡單指責他人「戰狼外交」是不負責任的。同時期望中國在言語和行為上明確拒絕「戰狼外交」,不要以屈辱作為武器,這與大國的實力和形象很有違和感。

做一做戰狼,有妨。這個東方的文明古國,你真的希望你的國家形象,是構建在一部商業電影的概念上嗎?